做好自己才能教好孩子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把自己人生的經驗傳給孩子,難道錯了嗎?沒錯,但要注意三點:第一,你只有建議權;第二,你只能用你的行動去教育;第三,你真正能夠影響他的,就是用你的良善引發他的良善。一個人一旦學會為自己負責,他的生命就會呈現出另外一種狀態。要勇敢地協助孩子做他自己,而不是讓他按照你的設計圖生活。我們當然有責任教育孩子,關鍵要弄明白怎樣才能影響孩子,怎樣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做好自己才能教好孩子,因為你永遠不能用你沒有的品德去影響別人。一個人的轉變不是你的話語有力量,而是他改變了自己的想法,真的愿意接受并嘗試那樣去做。只不過有些是有意識的,有些是無意識的。
舉個例子,有段時間我們師資班的郭老師住在我們家,她大約也看出我和兒子中間有些問題,但她比較厚道,沒有直接講出來,給我講了一個甘地吃糖的故事。有個媽媽為兒子特別愛吃糖而煩惱,就去找甘地,我孩子最崇拜您,您可不可以告訴他不要再吃糖了,讓他改掉愛吃糖的習慣。甘地表示愿意幫忙,但他說你一個月后再來。一個月后母親帶著孩子來了,甘地和孩子聊會兒天,對孩子說,不要再吃糖了。孩子點頭說,嗯。母親發現孩子從此真的就不吃糖了,她很納悶,就問甘地,您一句話這么管用,為什么讓我等一個月呢?甘地回答她說,因為一個月前我也在吃糖。
聽完郭老師的話,我還有些不服氣。孩子有什么不好,他一點責任都沒有,都是我這當媽的錯,有些危言聳聽了吧,這以后誰還敢當媽呀。郭老師修養好,也不反駁,就說從明天開始我們一起做個試驗。當時我正叮囑孩子吃飯要細嚼慢咽,吃飯的時候見他吃得快了,就趕緊說慢點慢點,沒人跟你搶。郭老師說從明天起,你不要跟孩子講要慢慢吃飯,發現他吃飯快了,也不要糾正。我們倆先做到慢慢吃飯,再觀察孩子吃飯有沒有變化。一兩天后發現孩子吃飯果然越來越慢,并且吃得也越來越少。不只他慢了下來,我哥的孩子和他同歲,也在我們家住,吃飯的速度也慢了下來。
一天我們一起去我媽家吃包子,郭老師就叮囑我繼續觀察孩子吃飯的速度,看是否有什么變化。我們兩個還是細嚼慢咽,但孩子吃飯還是快了,因為他姥姥姥爺吃飯也很快。
這件事情給了我很大啟發,我們真的無意識地時刻在影響著孩子。要教育好孩子,自己要先做到,生活中要以身作則。尤其在孩子小的時候,他還沒有分辨能力,喜歡效仿,所以家長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早睡早起、講衛生、吃飯細嚼慢咽、講話慢一些,等等。我也深刻體會到那句話,有什么樣的媽媽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周圍的一切都非常重要。
好多孩子吃飯之所以快,其實與住校有關。很多學校給孩子們留的吃飯時間很短,并且餐廳的環境很嘈雜,人在嘈雜的環境中心情容易煩躁,所以容易不自主地越吃越快。潛意識中他知道嘈雜的環境不利于身心的平和,待在那兒不舒服,自然就想早點兒離開。這樣的進餐方式很不利于孩子的消化,所以很多孩子的腸胃都不好,而且一旦養成特別快的進餐方式,很難糾正過來。我給一些學校提意見,老師反駁說,軍人吃飯的速度都快,也沒有怎么樣。學生不能和軍人比,軍人每天的訓練任務很大,傷害較小些。孩子們每天運動的時間特別少,吃飯太快,食物在腸胃中消化的時間增加,會影響孩子的智力水平,還會讓孩子越吃越多。因為人感覺到飽需要一些時間,覺得飽的時候往往吃過了,所以現在肥胖的孩子很多。肥胖會引發懶惰,俗話講又饞又懶。肥胖與過度痩小都是脾胃受傷的表現。所以希望學校能夠多留些吃飯的時間,教育孩子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吃飯的時候不要講話,進食堂就禁語,共同營造一個安靜的就餐環境。
在吃的方面,教育孩子多吃些湯水。好多孩子離開父母去住校,愛吃什么就吃什么,頓頓燒餅加烤腸,常吃些味道濃的、油炸的東西,真的很傷脾胃。我兒子就是一個教訓,他從初中就住校,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吃飯習慣,造成脾胃受傷才引起肥胖。所以怎么能責備孩子呢?是我這個做家長的沒有照顧好人家,日久成習,糾正起來自然費勁。而且他慢慢長大,待在你身邊的時間越來越少,想做些什么補救也不一定有機會。所以能夠不讓孩子住校的,盡量不要讓孩子住校。畢竟比起成績來,健康更重要,而且住校和成績好之間并沒有必然的關系,很多家長送孩子早早住校,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浮躁,并沒有慮及這件事對孩子身心的影響。
上一篇:做到了也不講,這樣的行為真的有力量
下一篇:做飯、穿衣,一切都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