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借書學習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人,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太史公。宋濂與高啟、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送東陽馬生序》、《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等。
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宋濂從小就勤奮好學,因為家中貧窮,無法買書來讀,因此他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約定日期送還。
這一天,浦江縣的藏書家張齊軸正在家中閑坐,下人忽然來報,說有一位少年求見。張齊軸很好奇,就叫下人把這少年請進了門。只見這少年衣著樸素,因為此時天空正在下著雨,所以他隨身帶了一把破雨傘,瘦弱的身體上被雨淋出了好幾處濕斑。這少年就是宋濂,原來他是專程來向張齊軸借一本貴重的書的。
張齊軸雖然很想借給他,但這本書在自己的心中分量實在是太重了,況且天還下著雨,而且與這少年又素不相識,所以擔心他把這本貴重的書淋濕,考慮再三,他委婉地說道:“書是有,但剛被一個朋友借走了,真對不起。”
老實的宋濂問道:“不知什么時候還您呢?”
“那可不一定,早則三個月,遲則半年。”張齊軸淡淡地說。
“那好。我過了三個月再來拜訪您。”宋濂說完就告辭了。張齊軸以為是少年戲言,很快就忘記了此事。
沒想到的是,三個月后的一個雪天,宋濂居然真的又再次拜訪借書。張齊軸客氣地讓宋濂在旁邊坐下,并叫家人獻了茶,把宋濂著實嘉獎了幾句。可是當宋濂提起借那本貴重的書時,他又猶豫了起來:“那位朋友尚未歸還,再過三個月,你再來看看吧。”但他覺得這樣回答有些對不起真誠的宋濂,就轉而說道:“這樣吧,我這里有本《樂府詩集》,你先拿去看吧。”
宋濂雖然沒有借到要借的書,但卻借到了《樂府詩集》,于是高興得向張齊軸連聲道謝。
又過了三個月,宋濂第三次上了張門。這天,烈日炎炎,人們都不敢出屋,宋濂被曬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張齊軸見宋濂這個樣子,很是吃驚。但當他接過宋濂奉還的書,卻發現安好無恙,甚至連汗水也未沾一點點兒。原來,細心的宋濂把書用油紙包好了。張齊軸覺得宋濂不但誠實好學,而且又這樣愛護書籍,就笑著開口說:“你來得正好,那本書剛剛歸還,你拿去看吧!”說罷,當即從書架上抽出了那本珍貴的書。張齊軸還和悅地對宋濂說:“不要緊,你只管看。如果需要借其他書,你盡管來我家好了。”
從此,宋濂發憤苦讀,掌握了大量知識。他一生寫了許多著作。
妙語點睛
宋濂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于學無所不通”。元末戰亂兵禍之后,官私藏書毀損嚴重,而宋濂因隱居山中,仍能坐擁書城,可見其讀書之多。他的著作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為代表,散文或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國,朝廷禮樂制度多為宋濂所制定,劉基曾贊許他“當今文章第一”。
警世良言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
上一篇:季文子儉樸為榮
下一篇:岳飛克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