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是最有效的管理命令
如果說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只是發現了事物中所蘊涵的數字規律,并崇拜數字的話,那么猶太人就可說是運用數字的大師,他們不僅強調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且還特別善于運用數字,甚至達到了讓數字作為競爭的最好的語言。這里說的是猶太人卡內基的故事。
那還是這個鋼鐵大王剛開始創業不久的一件事,有一家煉鋼廠,連著換了好幾個經營者,都沒有贏利,甚至有人還斷言,這是個根本不能賺錢的雞肋。卡內基知道以后,他想當時美國的發展正大量需要鋼材,不會不賺錢,怎么這個廠子會不賺錢呢!一定是管理的原因,不會是其他的原因。于是他果斷地從別人手里買下了這個煉鋼廠。當時很多人都嘲笑他說,這個人一定是瘋了,要不然就是腦袋進水了,否則怎么會在別人都沒有成功的地方他還接手呢!卡內基并沒有正面回應這些。
在剛接手后的幾天里,他經常出入于工廠的各個角落,這里看看那里走走,不時與工人聊聊天,然后就在本子上記錄一些什么。工人們都有些奇怪,這個新來的老板有些與眾不同,他并沒有向別的老板那樣又是開會,又是要威脅開除工人,又是加強紀律教育,他只是走走問問,然后在本子上記錄著。
過了幾天,工人們就開始領略新老板的厲害了。一天深夜,卡內基突然出現在其中一個車間,他的動作并不是很大,甚至好幾個在打盹的工人也沒有被他驚醒。卡內基走上前,問一個正在吸煙的老工人這一晚上的產量能有多少,老工人回答說105噸,卡內基聽后認真地記在了本子上,然后微笑著走了。
第二天白天,他又來到這個車間,以同樣的方式詢問上白班的工人一天的產量,工人回答他說這一天最大的產量是110噸,這一次卡內基又在本子上記錄下來然后走了。
第三天,在工廠的告示欄里張貼了一張新告示,在最醒目的地方寫著:夜班最大煉鋼量105噸,白班最大煉鋼量110噸。工人們一邊看一邊議論紛紛,接著就回去工作了。
說來也奇怪,第四天,夜班的煉鋼量一下子就達到了112噸,當告示欄里把這個數字公布出來的時候,夜班工人都興奮地跳了起來,而那一天白班車間的產量還是只有110噸,他們感到很沒有面子,垂頭喪氣地回去了。
第五天,卡內基又分別到車間調查了白班產量和夜班產量,這一次白班車間的工人集體鼓起掌來,因為他們這一天的產量達到了120噸。
就這樣,公告欄里的數字每天都在更新,結果可想而知,工廠的產量每天都在突破以往的記錄,工人們暗地里互相較著勁,誰也不甘心落后,而卡內基則在成功解決了工廠產量問題之后,正坐在辦公室里思考解決下一個問題呢。
僅僅依靠最為簡單的數字就能解決讓人撓頭的問題,這也許是時下許多企業家所不理解的,因為他們沒有清醒地意識到激勵因素在人們心理活動中的作用。這也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也許有人做不了第一,但絕沒有一個人甘愿做倒數第一。不滿足于現狀是人的心理常態,在以人為本的管理科學中,激勵理論受到格外的青睞不是沒有道理的。
上一篇:掌握需求是最好的賺錢術
下一篇:新穎實用的產品才能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