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機會表現
很多內向的孩子都不擅于表現自己,尤其是在人多的場合里,他們恨不得躲在角落里,避免被他人看到。他們也不想在眾人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優點和能力,所以人們對他們的理解常常不夠,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擅長什么,更不知道他們內心的所思所想。正是因為如此,內向的孩子給人留下的印象才會很平淡,甚至有些人對內向的孩子毫無印象。在大多數人眼中,內向的孩子沒有杰出的能力,因此即使有機會,他們也不會想到留給內向的孩子,讓他們展示自己。
實際上,當看到自己持續地與機會失之交臂的時候,內向的孩子往往會感到非常遺憾。畢竟每一個人都希望擁有成長的動力,內向的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家里有一個內向的孩子,父母一定不要埋沒了孩子,而是應該讓孩子積極地做一些事情,滿足孩子做事情的欲望,也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
從新生命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很多父母都一廂情愿地開始為孩子設計人生,設計未來。他們的設計都千篇一律,即都希望孩子擁有好的學習表現,考取很高的分數,將來能夠考上理想的大學,擁有一份人人羨慕的工作。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如此統一,為何孩子們長大之后卻各自擁有各自同異的人生呢?這是因為大多數孩子都背離了父母的愿望,不管因為什么原因,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們之中有很多人因為內向的性格而埋沒了自己的才華,又在被長期埋沒的過程中失去了奮斗的勇氣和信心。漸漸地,他們從心有不甘到心甘情愿地做一個隱形人,不得不說,這對于孩子的一生是莫大的悲哀。
看到這里,父母也許會感到疑惑,前文不是說過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嗎?我們又不能徹底改變孩子的性格。的確,這里所說的意思并不是讓父母改變孩子的性格,而是希望父母能在孩子小時候就多多關注孩子,發現孩子的性格特質,知道孩子的性格偏向于內向,不擅長表現自己,所以需要對孩子因材施教。當父母能夠以恰當的方式培養性格內向的孩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會出類拔萃。
很多父母發現孩子非常內向之后,就會順從孩子的天性,總是不給孩子機會去做他們想做的事,也不給孩子機會表現自己。看起來,這是保護孩子,不想讓孩子為難,實際上這樣會限制孩子的發展。每個孩子的性格形成都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即使在孩子進入學校之后,家庭也依然承擔著塑造孩子個性的責任。父母不應該忽略了對孩子個性的培養,而是應該及時發現孩子在性格方面的優劣勢,完善孩子的性格,這樣孩子才能順利地進行社會化,擁有更加充實精彩的未來。
人們常說,一個人只有坐得住冷板凳,才有可能獲得成功。這不是因為能夠坐得住冷板凳的人才能耐得住寂寞,而是因為一個人愿意坐冷板凳,必然是他們很愿意默默地成長,持續地積累。孩子們的內心都渴望獲得成功,但是浮躁的心態是成功的大敵。父母要告訴孩子,暫時不能夠被他人關注或者獲得他人的幫助都沒有關系,我們只有先持續地增長自己的能力,才能夠得到他人的矚目。
在孩子遭遇挫折的時候,父母不要打擊孩子,而是要積極地鼓勵孩子;當孩子有強烈的表現欲望時,父母不要壓制孩子,而是應該給孩子機會表現自己。自信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積極心態,很多父母卻偏偏在無意識之間做出傷害孩子自信心的行為,讓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擊。父母要知道,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如果總是批評和否定孩子,孩子就會漸漸地陷入沮喪和絕望之中。反之,當孩子有機會表現自己,也因此而贏得他人的贊賞時,他們的自我感覺就會越來越好,他們也會更積極地表現自己的能力。
父母一定要學會對孩子放手,不要總是壓制孩子做事的欲望。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采取包辦的方式,那么孩子就會越來越缺乏自信心。他們會被自己的劣勢和弱點束縛住手腳,尤其是當看到父母們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又快又好的時候,他們就更加不敢輕易嘗試。隨著不斷成長,如果父母開始給孩子交代一些任務,但是孩子卻因為缺乏鍛煉而不能順利地完成這些任務,那么父母就會忍不住責怪或者貶低孩子。如此一來,孩子的成長就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他們會更加缺乏自信,更加不敢嘗試。一個束手束腳的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必然越來越弱。
小小的孩子就會表現出很強烈的動手欲望,例如一歲的孩子試圖自己拿起湯勺吃飯,試圖自己舉起水杯喝水,他們還會嘗試著把自己的襪子拽下來,更何況是更大一些的孩子呢?所以父母一定要確保滿足孩子動手的欲望,讓孩子的自主性得到良好的發展。孩子小時候多多嘗試,甚至經常遭遇失敗,都是沒關系的。這樣他們的內心才能變得越來越強大。反之,如果父母總是代替孩子去做很多事情,讓孩子就像在溫室里的花朵一樣長大,那么孩子的性格就會更加內向,更加羞怯。在適宜的條件下,父母還要激發孩子的勇氣,讓孩子勇敢地嘗試。當然,一定要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即使偶爾孩子受到了小小的傷害也沒關系,畢竟正如人們常說的,不經歷無以成經驗。孩子要想擁有更精彩的人生,就必須豐富自己的經歷,擁有更多的人生經驗。
上一篇:縱使不完美,人生依然值得好好繼續
下一篇:絕不坐等時機,缺乏機遇時就自己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