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害怕犯錯,錯誤是進步的階梯
人人都渴望成功,害怕自己犯錯誤,這是因為人們懼怕失敗,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夠完美無瑕。然而,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別說是漫長的人生了,就算是一個東西或者一個人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十全十美,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奢求人生絕無瑕疵呢?曾經有人說,人生就是不斷犯錯的過程。這只是表面現象,明智的人除了不斷犯錯之外,還要會從錯誤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從而讓自己得到提升和完善。這恰恰是一個人不斷進步、不斷成長的過程,而并非單純地犯錯。這樣的成長建立在犯錯的基礎之上。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新生兒從呱呱墜地開始就以哭聲來向這個世界宣告,證明他的到來。在一生之中,每個人都會遭遇很多坎坷的時刻,因為人生從來都不是萬事如意的,而且很多時候人們還會遭遇致命的打擊。
有些人因為犯錯不斷地進步,也有些人因為犯錯而止步不前。他們在犯過一次錯誤之后就心生疑慮,寧愿不去做任何事情也不想再次遭受失敗的打擊,更不想承受錯誤的代價。然而,這樣的人生根本不存在,這樣的人也不可能獲得任何進步。舉例而言,在職場上,一個人如果始終不犯錯誤,那只能說明他也沒有做任何有實質性意義的事情。眾所周知,現代職場上最需要的是富有創新力的人。試想,一個想做出創新舉動的人,怎么可能不犯錯誤呢?就像科學家發明新事物,一定要經歷無數次的實驗和嘗試,才有可能讓新生事物順利面世。這種情況下,當然會有錯誤出現,而且錯誤次數越多,也就意味著他們距離成功越來越近。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在發明燈絲的過程中,曾經無數次遭遇失敗,僅僅是燈絲的材料,他就嘗試了一千多種,實驗的次數更是高達七千多次。在無數次犯錯的過程中,就連助手都覺得心灰意冷,愛迪生卻鼓勵助手:“每次犯錯都至少告訴我們哪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這樣一來我們尋找燈絲的范圍就會變小,成功率當然也會大大提高。”不得不說,愛迪生是一個非常堅強、樂觀的科學家。面對這么多次的失敗,他從未氣餒過,而是始終滿懷信心和勇氣,最終把整個世界都帶入了光明。
因為經濟不景氣,有一家公司準備裁員。這次裁員的規模非常大,每個部門都要裁掉至少三分之一的員工。得到這個消息后,大家全都人心惶惶,紛紛揣測,因為沒有人想成為那個倒霉蛋,畢竟在經濟蕭條的情況下找工作非常艱難。特別是那些在工作上曾經出現錯誤的人,內心更加惶恐不安,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在工作上表現得不那么完美,所以很有可能失去工作。而那些在工作上始終沒有任何錯誤的人則情不自禁地沾沾自喜,他們從未想過自己有可能被裁掉,因為他們認為像自己這么完美的員工正應該是企業所需要的。哪怕企業再怎么裁員,只要想生存下去,就一定會留住他們,讓他們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
經過一個多月的測試和考核,裁員的名單終于公布了,可裁員的真實情況卻讓大家都大吃一驚。原來,公司要裁掉的并不是那些犯過錯誤的員工,而是那些從未犯過任何錯誤的員工。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作為裁員的負責人,陳主任說:“一個人只要用心做事情,想要有所發展和成就,就一定會犯錯誤,因為創新的過程就是不斷犯錯的過程。企業現在正處于發展的危急時刻,需要這樣有創造性的員工,他們有擔當,也愿意為企業做出努力。相反,那些從來沒有犯過錯誤的員工,不一定是因為他們工作能力很強,因為人不是神仙,每個人都會犯錯,而這恰恰意味著他們對待工作三心二意,或者根本沒有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只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而已。”陳主任的一番話驚醒了夢中人,那些犯過錯的員工全都長吁一口氣,那些沒犯過錯的員工不由得滿面羞愧,因為那恰恰是他們對待工作的真實狀態。
一個人如果從來沒有犯錯誤,難道就意味著他的水平很高嗎?所謂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從未犯錯恰恰意味著他們不作為,總是懶政。否則一個真正做實事、堅持做事情的人是不可能不犯任何錯誤的。常言道,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那么一個人的鞋子如果始終保持干燥,只能說明他從未在河邊走過。
這恰恰告訴我們在職場上理想的狀態絕不是不求出錯,因為一個不求出錯的人對自己的要求太低,對待工作的態度也很消極和被動。如今企業的用人標準也有了明顯的不同,尤其是事例中陳主任的裁員標準更是讓人耳目一新。留下犯錯的員工,只要他們犯錯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有所進步,是為了讓企業有所創新,那么他們恰恰能夠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而辭掉那些不求出錯的員工,因為他們做人做事的底線太低,他們甚至不求自己在工作中有何成就,而只求明哲保身。這樣的員工很難與企業同生存共發展,對于企業的創新也沒有任何的推動作用,自然對企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如果說在計劃經濟時代不犯錯的人還能有容身之地,那么在市場經濟下不犯錯的人很難找到自己的存身之處。這是因為所有人都會犯錯,錯誤是人進步的階梯,一個人如果永遠不犯錯,那么他就只能原地踏步,根本不可能有任何進步。任何時候,都不要把不出錯和優秀這兩個概念混淆,盡管它們從表面看起來很相似,但實際上卻有著天壤之別。一個優秀的人絕不是不犯錯的人,而一個只以不犯錯為做人原則的人絕不可能成就優秀,更不可能讓自己出類拔萃。
上一篇:別低估了完美主義對精力的消耗
下一篇:別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禁錮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