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辯不認錯的孩子,需要循循善誘
寶媽:我家孩子太能狡辯了,有的時候明明犯錯誤了,但他總要為自己的錯誤狡辯,不承認錯誤。錯了就是錯了,承認錯誤改正了不就是好孩子,為什么要去狡辯呢?孩子這是怎么樣的一個心理呢?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孩子狡辯在很多情況下都是為了逃避懲罰和責任,這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面對孩子狡辯的時候,家長們應該拿出足夠的耐心,循循善誘,慢慢地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承認錯誤,最后改正自己的錯誤。
淘淘是一個很調皮的小男孩,因為調皮、淘氣,總是給爸爸媽媽惹下很多麻煩,讓爸爸媽媽十分的頭疼。但讓媽媽最頭疼的還是他的“狡辯能力”,因為每次犯錯的時候,他總是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讓媽媽無言以對。
放暑假的時候,媽媽帶著淘淘去鄉下的姥姥家做客,姥姥家的大院為淘淘提供了游戲的場所。淘淘在院子里東跑西顛玩得十分開心,這個時候隔壁家的小男孩來找淘淘玩,兩個人小家伙湊到一起,安靜的院子一下子就熱鬧起來,兩個人你追我趕,打打鬧鬧,玩得不亦樂乎。媽媽和姥姥就坐在旁邊的菜園子里摘菜,為午飯做準備。
過了一會兒,原本十分鬧騰的兩個人突然安靜下來了,媽媽覺得不對勁,就趕緊跑到院子里去查看情況。媽媽走到院子里的時候看到地上躺著一只雞,就趕緊詢問情況。
媽媽:“這是怎么回事?”
兩個人都不說話,媽媽見兩個人都不說話,就提高了嗓門說:“我問你們呢?這個是怎么回事?”
隔壁家的小男孩被淘淘媽媽提高的聲調嚇得直哆嗦,張口想要說什么,可是被淘淘攔住了,淘淘理直氣壯地說:“我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媽媽:“你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難道是這只雞自己躺到這里來的嗎?”
淘淘:“我們不知道,反正它就躺在這里呢。”
媽媽:“你怎么這么能狡辯呢,說,是不是你們兩個人弄的?”
淘淘:“我說了不是,而且你也沒有看見是我們弄的啊,你來的時候它就已經躺在那里了,這和我們兩個人有什么關系呢?”
媽媽:“這里就你們兩個人,這只雞肯定是你們兩個人弄的,你快說到底是怎么回事?”
淘淘:“又不是我們做的,我們知道怎么回事呢?”說著就拉著隔壁的小男孩跑出去了,還向媽媽做了個鬼臉。
媽媽生氣地說:“等你回來再收拾你。”
淘淘和鄰居家的小男孩在外面玩了一會兒,馬上就到中午了,淘淘的肚子也開始咕咕叫了,他就回到姥姥家,剛剛到院子里就大聲喊:“姥姥我餓了,飯好了嗎?”
姥姥:“飯好了,快洗洗手吃飯吧。”
淘淘聽到應聲之后,馬上跑到屋里,看到桌子上擺滿了飯菜,拿起筷子就要吃,這個時候媽媽剛好進來,奪過淘淘手里的筷子,生氣地說:“你今天不承認錯誤就別想吃飯。”
淘淘:“我沒有犯錯誤,為什么不讓我吃飯?”
媽媽:“你還說你沒有犯錯誤,你說姥姥家的那只雞是怎么回事?”
淘淘:“我不知道。”
媽媽:“還狡辯是吧,那你就站在那里別吃飯了。”
淘淘生氣地說:“媽媽是個壞媽媽,哼。”
這個時候姥爺從外面回來了,看到這樣的情景,就問媽媽是怎么回事,媽媽和姥爺說明了情況,姥爺了解了情況之后,就開始教育淘淘。
姥爺:“淘淘,和姥爺說實話,是不是你和明明弄的?”
淘淘:“不是,我說了不是。”
媽媽:“可是院子里面就你們兩個人,不是你們還有誰?”
淘淘:“媽媽你也沒有看到我們,憑什么說是我們弄的?”
媽媽還想要說什么,被姥爺給制止住了。
姥爺和藹地對淘淘說:“淘淘,你先不要著急,姥爺問你,你喜歡吃雞蛋嗎?”
淘淘:“當然喜歡吃了。”
姥爺:“那你知道雞蛋是哪里來的嗎?”說著指了指餐桌上的西紅柿炒雞蛋。
淘淘:“雞下的唄。”
姥爺:“那你知道是哪只雞下的嗎?”
淘淘:“不知道。”
姥爺:“就是今天死掉的這只雞下的。”
淘淘:“是嗎?”
姥爺接著說:“雖然那只雞你看起來沒什么,但是是姥姥辛辛苦苦喂大的,它下的雞蛋為我們提供了營養,你說它的功勞是不是很大呢?”
淘淘:“這么說,它的功勞確實是挺大的。”
姥爺嘆了口氣:“只可惜啊,它付出了那么多,最后卻不明不白地死掉了。唉——”
淘淘想了想,猶豫了再三,最終鼓起了勇氣,向姥爺說:“姥爺,我錯了。”
姥爺:“你怎么錯了?和你一點關系也沒有啊。”
淘淘:“那只雞是我和明明弄死的。”
姥爺:“你說說是怎么回事?”
淘淘:“我們兩個在院子里玩,看到那只雞跑了出來,我們就追著它玩,追上它之后我們兩個就扔石頭砸著玩,一不小心把它砸死了。”
姥爺:“好孩子,知道承認自己的錯誤就好,下次不要這么做了好嗎?我們要愛護小動物,它們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和它們友好相處是不是?”
淘淘認真地點了點頭。
專家解讀:
從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淘淘的性格十分倔強,他為了逃避懲罰,不承認自己的錯誤,為自己狡辯。從媽媽的反應中我們可以看出媽媽平時對于淘淘應該是十分嚴厲的,性格也比較急,當淘淘犯錯誤的時候,她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來就要淘淘認錯,可見淘淘的狡辯和媽媽平時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關系。
而姥爺的做法就比較睿智,他沒有直接點明淘淘的錯誤,也沒有非要說是淘淘干的,而是采用了循循善誘的方式,讓淘淘一步一步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最終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達到了教育目的。因此,家長們在面對狡辯的孩子的時候,也是需要動一番腦筋的,有時候不是嚴厲的批評就能夠解決問題的。
有的家庭對孩子犯錯會采用比較嚴厲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生恐懼的心理,會讓孩子一直處于緊張的氛圍中,害怕自己犯錯誤,一旦犯錯誤就會想盡各種辦法為自己的錯誤狡辯,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以此來逃避懲罰和應該承擔的責任。除了家庭教育的因素之外,和孩子的性格也有很大關系,有的孩子天生比較叛逆,自我意識太強,不接受別人的批評,總是找理由為自己的錯誤辯解。
給家長的話
孩子狡辯確實很讓家長頭疼,也很讓家長生氣,與其生氣和頭疼,不如多用一些耐心,引導孩子,讓孩子主動承認錯誤,這樣才能有更好的教育作用。
上一篇:愛美的小家伙
下一篇:獨立,讓孩子懂得自尊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