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耍賴是因為可以逃脫懲罰
寶媽:我家孩子特別愛耍賴,有的時候明明是他做的事情,可他就是不承認,有時候還會躺在地上打滾,或者是大聲哭鬧,真是讓人非常生氣,真不知道他為什么總是耍賴,對于耍賴的孩子應該怎么辦呢?
孩子耍賴其實是在逃避懲罰,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承認了,他們可能會受到懲罰,而耍賴則是逃避懲罰的途徑之一。家長們在面對耍賴的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采取嚴肅的態度,因為一旦讓孩子得逞,他們犯錯的時候就會采取這種方式。長此以往,他們就會缺乏責任心,這對于他們的生活、學習是非常不利的,甚至還會影響到他們將來的工作。所以,孩子耍賴一定要引起家長的注意。
小豆丁今年四歲了,活潑開朗,十分招人喜愛,可是他有一個毛病——愛耍賴,這個毛病讓父母非常頭疼。
有一次,爸爸媽媽都去上班了,只有小豆丁和奶奶在家。小豆丁一個人在家非常無聊,于是就叫來了自己的伙伴小源子。他和小源子玩了一會兒玩具,這個時候,奶奶下樓去買菜,準備給他們倆做飯。
奶奶走后,兩個小家伙就撒開了歡,不再乖乖地玩玩具了,而是開始了各種翻騰,他們一會兒翻翻這兒,一會兒翻翻那兒,把家里搞得亂起八糟。他們在媽媽電視柜的抽屜里發現了一些零錢,看到錢的時候,兩個人的眼睛都冒出了光,于是就開始了他們的“計謀”。
小豆丁:“這里有這么多零錢。”
小源子:“是啊,這么多零錢是不是可以買好多的零食?”
小豆丁:“可是,偷拿媽媽的錢是不是不好呢?”
小源子:“這本來就是你媽媽的錢,拿一下應該沒事的,難道你不想吃薯片、奇趣蛋嗎?”
聽到這些,小豆丁拿出了一些零錢,并且把東西都擺放好,好讓媽媽不容易發現。這時,奶奶也回來了,兩個小家伙就和奶奶說他們想要下樓玩一會兒。奶奶叮囑了幾句就讓他們下樓玩去了。
來到樓下,兩個小家伙直奔超市,買了自己喜歡吃的零食,吃完之后,兩個小家伙擦擦嘴角,就回家了。
可是做了虧心事的小豆丁心里非常不安,他擔心媽媽發現錢少了會責怪他,因為媽媽曾經對他說過不可以隨便拿家里的錢,要想用錢的話要征得父母的同意。
晚上,媽媽下班回家之后,發現小豆丁總是心神不寧,覺得非常奇怪。
媽媽:“小豆丁,你是不是做錯什么事情了?”
小豆丁:“沒有啊。”
媽媽:“那你為什么這么緊張呢?”
小豆丁:“媽媽,我真的沒有做什么,不信你問奶奶。”
奶奶:“今天小豆丁很乖,和小源子玩了一天,小源子剛剛回家,就是中午吃得有點少。”
聽到奶奶這么說,媽媽勉強相信了,小豆丁也長出了一口氣。
可是,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當媽媽去抽屜拿東西的時候,發現抽屜里的零錢少了,就問起了小豆丁。
媽媽:“小豆丁,你是不是拿抽屜里的錢了?”
小豆丁:“沒有啊,抽屜里有錢嗎,我都不知道。”
媽媽:“那錢怎么少了?”
小豆丁:“那我就不知道了。”
媽媽:“真的不是你拿的嗎?”
小豆丁非常肯定地說“不是”。
這個時候,媽媽突然想起奶奶說中午小豆丁吃得少,就更加堅信了錢是小豆丁拿的。
媽媽:“那你中午為什么沒有吃飯,是不是拿這里的錢買吃的去了?”
小豆丁:“我說我沒拿就沒拿。媽媽你也沒看見我拿,為什么要說是我拿的呢?”
媽媽:“如果是你拿的,你一定要承認,偷拿錢財是非常不好的行為。”
小豆丁就是不承認,媽媽還想要說什么,小豆丁竟然躺在地上耍起賴來,邊打滾邊哭,奶奶見小豆丁哭了起來,就趕緊把孫子抱進了自己的房間。留下媽媽非常無奈。
專家解讀:
小豆丁之所以會耍賴,是因為害怕承認是自己拿的,媽媽會嚴厲地懲罰他,這是孩子缺乏責任心的一種表現。但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責任心,對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影響非常大。
案例中的小豆丁沒有經過媽媽的同意就將家里的錢拿走去買零食,而且在媽媽發現后還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也不愿意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承擔應有的責任。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們不及時指正的話,他將來可能會犯更嚴重的錯誤。因此,對于耍賴的孩子家長們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缺乏責任心,對于孩子的生活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那么缺乏責任心會給孩子帶來那些影響呢?
第一,自私自利,不會關心他人。缺乏責任心的孩子,會非常的自私自利,他們什么都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去關心他人。這樣的孩子是很難受到別人的歡迎的。而且在道德層面上,這樣的人也很難被接納。
第二,缺乏學習的意識。對于缺乏責任心的孩子來說,他們也缺乏學習意識。他們認識不到學習是作為一個學生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他們會認為學習只是父母和老師強加于他們的。因此,他們就會通過各種方式偷懶,不寫作業。影響學業不說,還會影響性格,孩子會因此變得消極懶惰,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推脫逃避,很難有自己的成就。
第三,缺乏信譽。在社會當中,如果孩子缺乏責任心,他是沒有信譽可言的,這樣的孩子在將來會成為社會最不能容忍的人,因為信譽是個人在社會中立足的根本。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不會無緣無故就出現問題,那么是什么導致了孩子缺乏責任心呢?
一個是父母的過分嬌慣。有的家庭非常的溺愛孩子,當孩子犯錯或者是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得過且過,或是想辦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意識不到自己出現的問題,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是很難建立其責任心的。
一個是環境的影響。大環境對于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當大人缺乏責任,逃避責任的時候,孩子就會跟著學。孩子沒有一個良好的榜樣,得不到正確的教育和指導,很難培養出責任心強的孩子。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呢?
首先,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適當地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擔心孩子做不好,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做好。因為孩子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不僅僅只是學會了做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會學到承擔責任,他會意識到哪些事情應該是自己做的,哪些責任是必須要自己承擔的。
其次,適當地關注孩子的學習。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學習,但是不要干預得太多,特別是如果孩子對于學習出現了消極的態度,家長們就要適當地進行干預。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要讓孩子意識到學習并不是完成父母的任務,而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要讓孩子懂得通過學習可以成為一個出色的人,這樣就可以為社會做出貢獻,在社會上能夠獲得尊重,培養孩子自尊自愛的意識。
還有,父母要樹立好榜樣。父母對于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要說到做到,答應孩子的事情要盡量做到,這是對孩子的一種責任。父母在無形當中也會促進孩子責任心的建立。
再次,讓孩子自行承擔所犯錯誤的后果。孩子在犯了錯誤之后,要讓孩子承擔所犯錯誤的后果,當孩子嘗到苦頭,自然就會知道責任心的重要性了。讓孩子體會到自己所犯錯誤的自然后果,就會學會服從規則,責任心增強。例如,當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打碎,要讓孩子自己去收拾,而不是父母去收拾。
最后,要注意讓孩子承擔能力范圍之內的責任。孩子因為年齡的原因,承擔責任的能力是有限的,當孩子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的時候,還是需要家長承擔部分責任的,但是,該孩子承擔的還是要孩子承擔。如,孩子不小心弄壞了小朋友的玩具,家長們可以幫助孩子替小朋友買一個玩具,但是孩子要承擔道歉的責任。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會明白,自己犯了錯誤是有責任的,這樣會慢慢加強孩子的責任心。但是,家長們不要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從小事情過渡到大事情上,直到孩子能夠獨立承擔責任。
給家長的話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擁有一顆天使之心,要想讓孩子始終保持這個天使之心,家長們就要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環境,讓孩子建立責任心,充滿責任感,讓孩子勇于承擔責任,學會關心他人,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小天使”。
上一篇:孩子的無理取鬧,要溫和而堅決地制止
下一篇:家庭的多樣性和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