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成功人生,不過是避開了思維陷阱
“你只看見別人富,沒看見別人的努力程度”,以前我也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但隨著年歲的增長,經歷的世事越多,我越發覺努力不一定能讓人成功,思維方式才能決定人的命運。
在對待具體問題上,人與人的思維往往相差無幾,但是由這些細微差別導致的結果卻可能有天壤之別。我們不難發現,本來實力相當的同學,在若干年后,有的功成名就,有的窮困潦倒;一起上班的同事,有的工作起來得心應手、步步高升,有的卻舉步維艱、處處碰壁……為什么在同樣的環境及條件下,有的人能抓住機遇,一步登天,而有的人卻猶豫徘徊,始終被阻擋在成功的大門之外?這里或許原因眾多,但思維方式的差異絕對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人的思維不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就不同,最終的結果也就大不相同。有的人雖然一窮二白,卻因為具備優質的思維白手起家,成就一番事業;有的人即使坐擁金山,但由于思維落后,最終導致家道中落、一敗涂地。
我們對一些成功人士的事跡進行深入分析后,發現他們的思路與眾不同,他們不好趕時髦,也從不追逐什么熱點,但常常能獲得成功。這些人就是靠正確的思路做大了他們的事業,收獲了財富。
中國奶業的領軍人物、蒙牛創始人牛根生,在回首往事時,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慨:“我的切身體會,做市場缺錢不要緊,但是絕對不能缺思路,有思路才會有財路。”想當初,他這個奶業老大伊利集團的副總,被迫離職下崗;之后他以區區百十來萬元的小本錢啟動創業,最終打造出年銷售額高達數十億的高端企業。當我們面對這樣的商界奇跡時,不得不好好思量一下牛根生上述話語中的深長意味。
大量的事實證明,古往今來,許多成功者往往既不是最努力的人,也不是知識最淵博的人,而是一些最善于思考的人。古今中外,凡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必定是在其職業領域內摸爬滾打中留下了大量思考足跡的人。可以說,所有的計劃、目標和成就,都是思考的產物,思考是人生中一筆難能可貴的財富。世界著名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在遍訪當時美國最成功的500多位富翁之后得到一個結論:“思考即財富。”
財富源于思路,思路“點石成金”的效果可為人們帶來無窮的商業機會和價值。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即使把我全身剝光,一分錢也不剩,扔在沙漠中心,但只要給我一點時間,并讓一支商隊路過,用不了多久,我又會成為億萬富翁。”
贏得一切、擁抱成功的關鍵,就在于你能不能積極地思考、科學地思考、持續地思考。愛因斯坦通過10年的沉思,建立了狹義相對論,他說:“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此成為科學家的。”
不用懷疑,思考就是有這么大的力量。在逆境中多思考,會找到失敗的癥結,克服難題,取得業績;在順境中多思考,能保持清醒的頭腦,讓自己穩健前行。職場如戰場,善于運用思考,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秀”出自己、發揮自身的能力,獲得更多晉升加薪的良機。
其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都能領悟到思考的重要性,且并不缺乏知識與才能,也能勤勉地思考,但是他們往往欠缺正確巧妙的思考技巧。
人們的思想總會不自覺地受所處環境、知識和經驗等的制約,因而人們的思考也不可避免地被局限在特定的、自以為非常合理的圈子中。一旦落入思維陷阱,人就會如同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一方天空,故步自封,找不到出口,被牢牢地套住了卻仍渾然不覺。
制勝秘訣在于學會正確思考,成功之道在于避開思維陷阱。避開思維陷阱,能讓人不再盲從妄動、因循茍且,讓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條理清晰,讓自己的每一步都堅定有力,把事業做得風生水起,到達人生目的地。懂得思考之道,會幫助你找到人生新的起點;避開思維陷阱,成功將會離你越來越近。
上一篇:戒除過度思考,會讓你頭腦輕靈
下一篇:打開心靈的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