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自己,接受你自己的一切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在努力獲得他人的喜歡,卻忽視了一點,如果你自自己都不喜歡自己,別人怎么去喜歡你,喜歡自己、取悅自己,才是人生幸福的真諦。
不可否認,我們沒有誰是完美的,然而,“我堅持我的不完美,它是我生命中的真實本質。”熱愛自己是一個人獲得幸福的起點。不論在什么時候,在何種情況下,你都需要全面地接受你自己,因為只有這樣,你才可以更加安心地對待自己。
但人有一種心理很奇怪,他們總認為自己不如人,認為自己不夠好,自己不值得別人對自己好,自己一文不值。觀察你周圍的人,是不是有人經常嘆息自己不夠好,別人都比自己好;上課的時候,不敢舉手發表自己的意見,因為害怕自己的回答不夠好;很多事情想做,但是又害怕去做,因為害怕自己做不好;一件衣服,穿在別人身上很好看,但是穿在自己身上即使很合身,也不如別人穿著好看;做任何事情都會小心翼翼的,因為害怕別人說自己不夠好。這都是自卑心理的表現。
有這樣一句話:“人活著,或許有不少人值得欣賞,但你最應該欣賞的人是你自己。”波爾是丹麥的物理學家,他在年輕時就提出了量子論,然而,在一次科學討論會上,權威們卻否定了波爾的理論,但這并沒有使波爾失去信心,反而更加努力地研究起來。為了尋找理論根據,他做了大量的試驗,后來,科學家證明了波爾的觀點,他因此榮獲了諾貝爾獎。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學會自我欣賞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推動自己逐漸邁向成功,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有一個農夫整天埋怨自己的命運不好,一輩子都是農夫,被別人看不起,他感覺自己的地位很卑微。
有一天,他弓著腰在院子里清除青草,因為天氣很熱,所以他臉上不停地冒汗,汗珠一滴一滴地流了下來。
“可惡的青草,假如沒有這些青草,我的院子一定很漂亮,為什么要有這些討厭的青草,來破壞我的院子呢?”農夫這樣嘀咕著。
有一棵剛被拔起的小草,正躺在院子里,它回答農夫說:
“你說我們可惡,也許你從來就沒有想到過,我們也是很有用的。現在,請你聽我說一句吧,我們把根伸進土中,等于是在耕耘泥土,當你把我們拔掉時,泥土就已經是耕過的了。”
“下雨時,我們防止泥土被雨水沖掉;在干涸的時候,我們能阻止強風刮起沙土;我們是替你守衛院子的衛兵,如果沒有我們,你根本就不可能享受賞花的樂趣,因為雨水會沖走泥土,狂風會刮走種花的泥土……你在看到花兒盛開之時,能不能記起我們青草的好處呢?”
一棵小草并沒有因為自己的渺小而自卑,農夫對小草不禁肅然起敬。
很多時候,你怎樣看待自己,決定了別人怎樣對待你。如果你是一棵自卑的小草,那么你在別人心底就已變得非常渺小;如果你肯定自己存在的重要價值,告訴自己我很重要,你在別人的眼里也會變得高大。
有這樣一個女人,她對自己的臉蛋非常不滿意,就跑去一家美容店準備整容。
第一次手術之后,女人隔一會兒就對著鏡子看已經明顯變化了的自己。但看著看著,女人就覺得自己的臉蛋還是不夠漂亮,于是又來到了美容店。
第二次手術之后,女人高興得樂翻了天,逢人便炫耀自己的臉蛋是多么的迷人。但沒過幾天,女人就感覺臉蛋有些變樣兒了,于是就又來到了美容店。
……
就這樣,女人幾乎都在重復著前兩次的情況:剛做完美容手術的時候,老覺得自己就是西施下凡、貂蟬在世,但過幾天就覺得還是不夠完美,只好再次去做美容手術。
如此折騰了8次之后,女人看著自己以前的照片,比對著鏡子中“面目全非”的臉蛋,突然發現還是以前的自己最為完美。
于是,女人就求做美容手術的醫生:“醫生呀,您還是把我恢復到以前的模樣吧!”這下子,做美容手術的醫生可頭大了,媽呀,這個女人是不是神經病啊,怎么美容手術做著做著又要求恢復到以前,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兒?
不過,在女人的苦苦哀求之下,做美容手術的醫生還是心軟了,就試著一點一點地把臉蛋往以前的模樣進行恢復——歷時2年,手術8次,女人總算回到了以前的自己。
這下子,女人高興了,逢人就感嘆道:“哎呀,美容來美容去,還是原來的自己最美麗嘛!”
古人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試著去接受你自己的一切吧,也許在剛開始的時候你會焦灼不安抑或是如履薄冰,但很快就會全身放松進而舒暢愜意了,如此下去你會發現:自己原來也是如此優秀!
如果自己都不喜歡自己,別人怎么會去喜歡你?人活著是為了自己,你或許會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但是每個人的眼光不同,看法也就不同,只要自己喜歡,何必在乎那么多。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循環,今天不美不流行的東西,可能明天就風靡世界。所以做自己最好,你就是你,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接受自己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事情。并且我們可以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每天告訴自己我是最美麗的,是最棒的,那么你就會越來越漂亮,越來越自信。
心理學家經常也在質疑:美麗有標準嗎?要知道,眾口難調,你不一定要讓每個人都喜歡你,但是一定要接納真實的自己,不要陷入偏執的尋找中,不要拿別人的美麗與自己比較。
上一篇:和孩子成為親密的朋友——臺灣著名作家劉墉的“馭兒術”
下一篇:坦然面對人生的考驗——霍英東在實踐中磨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