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誦讀,讓右腦記憶效果更好
在影視劇中,我們常常看到在古代社會,孩子們在私塾里讀書,總是搖頭晃腦地大聲朗讀。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起來,會覺得這些孩童的樣子很可笑,實際上是因為古代的一種思想,那就是“熟讀成誦”。“熟讀成誦”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通過反復地誦讀,孩子們可以對于記憶內容真正了解,也有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孩子們才能順其自然地記住誦讀的內容,因而在未來運用這些知識的時候水到渠成。作為父母,在對孩子進行記憶力訓練時,也可以從以引導孩子反復誦讀開始。在誦讀的過程中,孩子們的右腦得到激發,細胞更加活躍,記憶力便會顯著增強。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我們誦讀次數越多,背誦內容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會越短,這是因為反復誦讀會打開我們右腦深層記憶回路,在該回路的作用下,我們誦讀的文字會變成圖像存儲在大腦里。眾所周知,腦海中呈現出一幅圖畫,比腦海中一字不差地呈現出一大段文字要容易得多,這是因為圖畫更加直觀形象,還更容易以原來的面貌呈現。
在誦讀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出聲地讀只相當于錄入一遍文字,而出聲朗讀則相當于先把文字看在眼睛里,又把文字說出來,與此同時,耳朵還會聽到文字,相當于進行了三遍深化記憶,這也是出聲朗讀的背誦效果比默讀的背誦效果更好的原因。
孩子們的天性就是愛玩,對于難度很大的學習任務,他們很難真正做到心甘情愿去完成。孩子聲情并茂地大聲朗讀,把枯燥的記憶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受此激發,大腦變得更加活躍和興奮。這樣一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都會水漲船高。此外,當大聲朗讀的時候,孩子的大腦也會進入空杯狀態,在這個時候進行記憶,孩子更容易集中精神,也可以增強記憶的效果。
從本質上而言,誦讀和朗讀是截然不同的。朗讀更加注重聲情并茂,而不追求讀的次數;誦讀則恰恰相反,誦讀講究要多讀,要在讀的過程中進行深入的思考。在能力達到的情況下,還要把誦讀的內容轉化為栩栩如生的畫面。為此,誦讀比朗讀更深一步,對于知識和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也會更加深刻。
因為爸爸媽媽始終忙于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羅飛,所以羅飛從小就和爺爺奶奶生活在農村。爺爺是老師,對于照顧孫子和教育孫子的重任義無反顧,始終都很注重提升羅飛的記憶力,為羅飛有朝一日能夠回到城市里留在爸爸媽媽身邊讀書學習做準備。在爺爺的引導下,羅飛養成了清晨誦讀的好習慣。在爺爺奶奶家里,院子很大,早晨空氣清新,羅飛每天堅持早起半個小時,大聲誦讀。
暑假,爸爸媽媽把羅飛接到身邊,想更多一些時間和羅飛相處。羅飛依然保持著好習慣,繼續早起。但是他左顧右盼,找不到適合誦讀的好地方,為此只好站在陽臺上大聲誦讀。看到爺爺把羅飛教育得這么好,爸爸媽媽都很欣慰,媽媽更是對羅飛豎起大拇指。沒想到,羅飛才朗誦了幾分鐘,隔壁鄰居就找上門來,對爸爸媽媽說:“請問,能否讓孩子小一點兒聲音。我們都是上班族,晚上熬夜加班睡得晚,早晨想多睡會兒。我們一般八點鐘起床?!卑职謰寢屭s緊和鄰居道歉,也叮囑羅飛聲音要小一些,不要打擾了左鄰右舍。已經習慣了誦讀的羅飛,一旦聲音變小,根本就不在狀態。他嘟嘟囔囔誦讀了一會兒之后,就跑開去玩了,絲毫沒有繼續誦讀的興趣。
誦讀,就是要大聲朗讀,如果孩子很喜歡音樂和戒律,還可以像影視劇里私塾中的孩子那樣,搖頭晃腦地讀書。在大聲誦讀的過程中,孩子不但反復熟悉和強調所需要記憶的知識和內容,而且能夠讓大腦狀態放空。從而起到良好的記憶效果和作用。事例中,羅飛已經習慣了誦讀,來到爸爸媽媽家里,條件受到限制,所以他的晨起誦讀也就受到影響。
當然,誦讀只是有助于激發右腦的記憶細胞,也有助于孩子熟悉和了解所要記憶的內容,要想真正達到記憶的目的,則要更加專注投入地記憶,還要遵循前文的提醒和要點,反復記憶,對抗遺忘曲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誦讀也要有時間間隔,才能起到更好的記憶效果,也才能讓記憶更加深刻。
記住,不要忽視重復的巨大力量。要想記憶更多的內容,也讓記憶更加牢固,孩子就要堅持反復記憶,也要把握好反復的間隔時間。只有面面俱到,才能與遺忘對抗,也才能讓記憶發揮最佳作用。
上一篇:原來大腦也要保護——讓孩子知道這些壞習慣有損大腦
下一篇:只要感情好,兩個人喝涼水也會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