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處變不驚
出身東晉名門望族的謝安,年輕時人們便對他抱有很高的期望,甚至連王室也屢次催請他出仕。但是,謝安則始終稱病而不接受,寧愿過著他那悠悠自得的生活。
雖然如此,人們依然談論“安石不出,蒼生將如何?”而對謝安寄予厚望。當謝安肩負起眾望而就任東晉宰相時,前秦苻堅任用王猛為宰相,南取梁、益二州,北并鮮卑拓跋氏之代州,西兼西涼,正以旭日東升之勢制壓黃河流域,進而將其箭頭指向南方的東晉。
謝安身為宰相,當務之急,是設法遏止前秦的侵略,以謀求東晉的安泰與延續。于是,他便起用自己的侄兒謝玄為上將軍,負責防備前秦的攻擊。不久,前秦動員百萬大軍,大舉入寇。
雖說此舉早在預料之中,但是,東晉朝野的震蕩,仍然很大。因為與前秦的百萬大軍相比,東晉負責守備的兵力,只有8萬。東晉首都健康的人民無不擔心害怕,嚇得無心耕種。但是,唯獨宰相謝安不同,依然處變不驚,顯得從容不迫。
上將軍謝玄在出陣之前,跑來進見叔父謝安,看看有什么指示。謝玄發現謝安的態度非常平靜,絲毫沒有驚慌的樣子。而對謝玄所提的問題,也只回答說:“噢,這件事我自有打算。”
除此之外,再也沒有說什么。謝玄在雖不得要領之下,也只好暫時先退下。但后來,由于還是覺得不安,乃派遣部下前往再度請示,結果部下卻回報說,謝安已回到他的別館,與友人們設宴享樂去了。
于是,謝玄就親自跑到別館去。但沒有想到卻被謝安抓住,要他下一盤圍棋。說什么如果自己下輸,就把別館奉送。謝安的棋藝本來是比不過謝玄的。但是今天謝玄卻偏偏贏不了謝安,因為現在他哪里還有閑情逸致來下棋呢?
就這樣,雖然謝安面臨迫在眉睫的國難,仍然處之泰然,絲毫看不出有驚慌失措的樣子。
其實,謝安之所以能如此處之泰然,是有原因的。首先,他已在江北秘密訓練了一支生力軍,用劉牢之作為參軍,戰斗力量十分強大,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北府兵”,淝水之戰的勝利,其功不可沒;同時也因為他相信這樣才是身為宰相者應有的態度。
當然,謝安的這種態度產生了穩住謝玄以及其他朝臣驚慌之心的效果,卻是不可爭之事實。而且,若說謝安在事前沒有想到這一點,是不正確的。在這緊要關頭,如果連宰相本身都驚慌失措,那么人心的動搖必然就更大了!
謝玄到了前線以后,便積極果敢地采取主動攻擊,首先便把敵軍的前鋒部隊擊垮。當初被認為處于劣勢的晉軍,就因為這次的勝利。士氣大為高漲。反之,前秦軍隊大多為烏合之眾,且由于在序戰時就被打得潰不成軍,便慌了手腳。
謝玄見前秦軍開始后退,乃乘勝追擊,終于把前秦軍隊打得大潰而逃。歷史上,稱之為“淝水之戰”,此為東晉孝武帝太元八年之事。東晉此次的全勝,固然要歸功于上將軍謝玄的戰略得法,但是謝玄之所以能無后顧之憂而專心致志于指揮作戰,應該可說有賴于叔父謝安在后方的那種沉著穩重,看似胸有成竹的態度吧!
當捷報以快馬傳到謝安手中時,謝安剛好與來客下著圍棋。他把書信看了一遍,就若無其事地擱置在桌上,繼續下棋,臉上看不出絲毫喜色。來客覺得奇怪,問謝安到底是什么事情。謝安至此才三言兩語地回答說:“年輕的將士們,已經大破敵軍了!”
謝安在平時,無論是喜怒哀樂,從來都不表露在臉上,而經常保持泰然自若的態度。即使在面臨國難時,也沒有為之動容。若說他是以這種態度而贏得人民的信賴,得以防止人心的動搖,并使得謝玄打了一次決定性的勝仗,也并不為過。
上一篇:要做到一諾值千金
下一篇:要學會取舍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