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恨之人必有你不知道的心酸
如果你的東西被偷,家里東西被盜,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你會覺得偷盜之人可恨嗎?
如果你知道偷你東西的人,他的孩子重病住在醫院,沒有醫藥費,偷東西是為了給孩子治病,你又會怎么想?盡管,不論什么處境,你我也許都不會選擇以偷盜的方式解決問題,但對有些人來講,那也許是他們能夠采取的唯一方式。人用極端手段解決問題,很多時候都有我們不知道的心酸和無奈。你會說,還有很多騙子,要飯的,家里有房又有車,過得比我還好。那是他們的選擇和生活。而我認為,那種選擇本身就是不幸和悲哀。
記得我在美國時,有一年圣誕節前夕,在大家把圣誕禮物都準備好,放到圣誕樹下后,我的同事發現,她放在家里圣誕樹下的禮物被洗劫一空。她告訴我們時非常平靜地說道:“偷的人一定比我更需要這些禮物,是圣誕老人借盜竊者的手,把禮物送給了需要的人。”你可能會說:這是典型的阿Q精神。也許你是對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她說的是不是也有其中的道理和智慧?而我認為,在于事無補、無能為力做出改變時,改變我們對事情的解讀,未嘗不是一種能力,一種獲得寧靜和幸福的能力。
我看到過一段來自美國的視頻,是一位漂亮女性的自述。她說她到沃爾瑪買東西,付費的時候,等了二十多分鐘,隊伍依然很長。收銀員是個大約16歲的男孩,他一會兒把賬算錯,一會兒丟三落四,所以很慢。排隊的人變得不耐煩、憤怒,有的甚至開始攻擊、謾罵他。
后來小伙子就崩潰了,邊哭邊說:“我媽媽今天早上自殺了……”
“但是,我還要工作……”
“因為我還有房租要付,還有賬單要付……”
“但是,我已經沒有媽媽了……”
不管我們在哪里,在做什么,任何事情其實都有它的原因。
當你感到你的愛人、同事、鄰居、老師,或是公交車上的陌生人、店鋪的店員、茶館的伙計,有距離、有棱角、有些冷時,一定是他們生命中有過傷與痛。他們或許因為曾被傷害;或許因為一直孤獨面對這個世界,沒有人保護;或許因為體驗了太多對人、對事的失望。
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都會有不為人知的各種困難和遭遇,所以,如果能放下評判和指責,心懷一份好奇和體諒,去了解他人背后的故事,我們就會看到每個生命的不容易。這份了解會讓我們的心境越來越平和,生命也因此而變得包容和厚重。
上一篇:和自己存在的奇跡相比,遇到的煩惱真不是事
下一篇:人如果經常處于無助狀態,比較容易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