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與人交際,怎么辦
人際交往是一門學問,是積累人生閱歷和培養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表現能力之一。童年是培養一個人交往能力的重要時期,然而,很多孩子因為一些心理原因,比如自卑等,害怕與周圍的同學交往,把自己的活動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更有嚴重的,導致自閉癥和交往恐懼癥,嚴重影響心理健康。克服這些心理障礙,才能走出交往的第一步。
“我是一個四年級的女孩,年齡還小,平時很膽怯,并且內心自卑。我在一所很好的學校讀書,在班里能排前幾名。我有兩個很好的朋友,她們很優秀,雖然我知道,我沒有那樣想的必要,可是我畢竟是個學生,我不能不關心學習。我不知道她們為什么學得那么好,甚至有男生喜歡她們,我不明白這到底是因為什么。久而久之,我就不大愿意跟她們甚至是周圍人說話了。
現在,大概我已經被同學們遺忘了,我開始看那些我不喜歡的東西,開始看動漫,開始看小說,我的性格開始變得內向。我現在好茫然,我不知道該怎么辦,馬上就要開學了,怎么辦,我已經不知道我該怎么面對學習,面對我的這些同學了。”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每個孩子生下來就具有不同的氣質類型,一些孩子因為性格內向,一般不自信,會有點害羞,外向的孩子可能在交往中比較大膽。氣質類型沒有好壞,只是表明了孩子對待世界的不同方式。但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成長,別把孩子的不自信當成孩子的內向和害羞,一旦發現孩子不自信,就需要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引導,讓孩子喜歡交往,擅長交往。但家長也不必擔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性格可塑性很大,及時正確引導,是完全可以達到預期效果的。
那么,家長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1.創設機會,給他與人接觸的機會
您可以帶孩子參加故事會、聯歡活動等,還可以經常帶孩子走親訪友,或把鄰居小朋友請到家中,拿出玩具、糖果、畫報,讓孩子慢慢習慣于和別的孩子交往。孩子通常需要安全感,所以起初有家長在一旁陪伴,會讓他比較放心。
2.家長多進行積極引導,避免強調孩子的弱點
如果家長朋友說“我的女兒膽子小、不自信、走不出去”,實際上這是在強化孩子的弱點,結果是“膽大”的孩子更“膽大”“害羞”的孩子更“害羞”。有的家長會有意無意地說:“你看人家妹妹都會打招呼,你怎么都不會說呢?”這樣的比較,反而會對孩子幼小的自尊心產生傷害,讓他們更加害羞,更加不愿意說話。所以您不要輕易去比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
當有其他人問候他時,您可以讓孩子自己來回答,不必代替孩子來說。如果孩子不愿意說,您可以進行一些引導,如“小朋友跟你問好了,你該怎么回答啊?”當孩子自己與“陌生人”進行交流以后,逐漸就會膽大起來和自信起來。
3.教孩子學會自制
與人相處,難免會因意見不同、誤會等原因發生摩擦沖突。而面對摩擦,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就能達到有效地避免爭論、“化干戈為玉帛”的效果。
要想克制自己,就要學會以大局為重,即使是在自己的自尊與利益受到損害時也是如此。但克制并不是無條件的,應有理、有利、有節,如果是為一時茍安,忍氣吞聲地任憑他人的無端攻擊、指責,則是怯懦的表現,而不是正確的交往態度。
4.教給孩子一些交往技巧
這是讓你的寶貝逐漸自信起來的最佳辦法。您可以教給孩子一些交往技巧。比如:帶著有趣的玩具走到其他小朋友的身邊,這就能吸引別人的注意;做與其他小朋友一樣的動作,也會得到友好的回應;想玩別人的東西,就教孩子說:“哥哥姐姐讓我玩玩好嗎?”讓孩子自己去說,哪怕是您教半句,孩子學半句也好。如果得到了滿意的回答也別急著玩,要讓孩子學會說“謝謝”;如果得不到滿意的回答,您可以打圓場,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長要明白,集體里孩子是一定會經歷失敗的,父母現在教孩子一些交往技巧,以后孩子獨立面對失敗時就不會承受不起。
5.及時表揚你的孩子
我們的孩子都是脆弱的,他在交往中邁出的每一步都需要父母的支持與鼓勵。當孩子能大膽與其他人進行交往時,及時的表揚會讓孩子更加自信,更樂于去與別人交往。
6.讓孩子多做些運動
研究表明,無論男孩女孩,運動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發展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長也不妨多和孩子玩一些體育運動,如球類游戲、賽跑游戲等。引導孩子學會交流的最好時機是在他進行最喜歡的活動時。一般來講,在大人與小孩子或者孩子與孩子互動玩樂、運動的時候是孩子最放松的時候,也是引導他與人交流的最好時機。
我們教育孩子,除了給孩子一個輕松舒適的生長環境、優越的生活條件、接受有品位的生活以外,還需要教會孩子如何自信地與人交往,而這需要我們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對其制定一些交往規矩。要知道,一個落落大方、平易近人的人才能贏得別人的贊同、尊重和喜歡,才不會孤獨。
上一篇:學會計劃,讓你穩步前進
下一篇:定位你的人生,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