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有“距”,親密有“間”
生活中,不知你是否曾留意過:原本兩個關系很好的人,以前親密無間,不分彼此;可是,沒過多久竟翻臉為敵,不僅互不來往,甚至反目成仇。為什么會這樣?原因很簡單,他們太過親近了!
的確,俗話說得好:“距離產生美。”這是一個美學命題,用在人際交往中也有一定的道理。人與人之間雖說有很多的相容性,但必定也是兩個單獨的個體,是需要一定的個人空間的,如交往雙方連一點點個人空間都沒有的話,那時間久了必會生厭,所以這時就需要營造一個距離。所以中國民間素有“小別勝新婚”這一說法,夫婦雙方在小別以后有一種迫切渴望重逢的雀躍,當然,這種距離也是有個限度的。
而現實生活中,一些人認為朋友間就應該親密無間,直到有一天,當和自己形影不離的哥們兒突然遠離自己時才明白,原來自己的友誼讓對方窒息了;也有一些年輕人,覺得自己和上司的關系非同一般,于是就和上司哥們兒相稱,不注意說話的語氣等問題了。其實,這些做法都是非常錯誤的。與人交往,如果雙方之間太了解,太過接近,就會沒有一點新鮮感,沒有一點隱私。而保持一定距離,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這就是“距離產生美”。
小米是個很討人喜歡的姑娘,在辦公室和誰都能聊得開,因此,才來公司幾個月的她,就已經成了大家的開心果。但和很多二十幾歲的女孩子一樣,她也有個缺點——喜歡聊些八卦問題。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她就喜歡挖別人的隱私,因此,有朋友說她可以去狗仔隊了。剛參加工作的她倒還沒顯示出這一缺點,因此,某些同事還對她掏心窩子似的說話。
小米所在部門的經理賽琳娜是個三十歲的女強人,卻還沒對象。對于公司這個新來的勤快小姑娘,賽琳娜從剛開始就很有好感,有時中午吃飯也邀她一起。在一起吃飯,自然也免不了聊天。小米很驕傲地談到自己的男朋友,談完以后,就順便問賽琳娜:“經理,我看您平時工作那么努力,可得注意自己的身體,女人一到三十歲,不注意保養,可是很容易老的。”聽到小米這么說,賽琳娜的臉色馬上變了,這不是在說自己老嗎?但她也沒說什么。可小米一點也不知趣,還繼續說:“我覺得,您真該找個男朋友,女人再強,還是要嫁人的呀,不然真的成剩女了。”正說著,賽琳娜的電話響了,賽琳娜馬上對小米使了個眼色,就離席去接電話了。小米清楚地看到賽琳娜的電話顯示是董事長。既然是董事長,賽琳娜為什么要避開自己呢?小米越想越不對勁,于是,她準備直接問賽琳娜。
當賽琳娜回來后,她問:“剛剛是您男朋友打的電話?”賽琳娜沒想到小米會直接這么問,就遮遮掩掩地回答:“沒有,一個普通朋友。”看到賽琳娜的態度,小米心里已經有答案了。
于是,自打這件事之后,小米一有時間就去找賽琳娜問這件事,后來,賽琳娜一看到小米就躲開,她心想:這個小姑娘怎么這么討厭!還是找個機會讓她走人吧,不然,她遲早會把自己與董事長之間的關系抖出來。
果然,一個星期后,賽琳娜不動聲色地宣布:“我是來向大家宣布一個消息的:剛才總經理開會時說我們要在兩個月內裁員兩名,我一直在想,我們大家都挺努力的,裁誰好呢?我看就裁那些一天無所事事的吧,畢竟,公司不能拿閑錢去養那些沒有能力、只會磨嘴皮子的人呢!”小米發現大家的目光竟然都一起對準了她,她什么話也說不出來了。很快,小米就被辭退了,她悔不當初。八卦別人,吃虧的還是自己。
我們發現,故事中的小米犯的最大的錯誤在于,她自以為自己和上司賽琳娜關系不錯,就口無遮攔,連上司的隱私也探尋,讓上司覺得很尷尬,最終只能炒了她的魷魚。
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保持距離的。那么,什么是保持距離呢?該怎樣保持距離呢?什么樣的距離才是最佳距離呢?可能很多年輕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所謂的“保持距離”,說到底就是不要過于親密,不要讓對方覺得沒有了私人空間,當然,這種距離,不僅是形體距離,還包括心理距離。最好的處理效果是要達到形體疏遠而心靈愈加貼近。因為“保持距離”能使雙方產生一種“禮”,有了這種“禮”,就會相互尊重,避免碰撞而產生傷害。
注意“度”的把握。與人相處,如果距離過大,很容易使朋友間的友情變淡。尤其是在日益忙碌的現代社會,人們都為自己的事業和家庭奔波,緊張的工作之余,如果幾個朋友一起聚聚,則能加深感情,但要是彼此都不抽出時間來,即使關系再好的朋友,友情也會逐漸變淡,甚至變成僅僅是熟人而已。所以,為了保存你們之間的友情,為了讓你的人生不再孤寂,請遵循這一原則——好朋友也要適度保持距離。
總之,我們要建立美好的人際關系,就要明白人與人之間應該有一定的距離,距離太遠,不便于雙方之間進行了解,感情容易疏遠,而太近,難免產生矛盾,這就需要我們把握好度,保持適當的、微妙的距離,這樣才能做到相互了解又相敬如賓,也就是親密有“間”,那才是最好!
上一篇:不計較,吃點虧也不是什么壞事
下一篇:與其平庸,不如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