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人生才幸福
荀子曾經說過:“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失之已,反之人,豈不迂乎哉!“意思是說,那些有自知之明的人,懂得如何選擇生活的道路,能夠時刻把握命運的主動權,絕不會做怨天尤人的事情;而那些喜歡怨天尤人的人,多是人窮志短的人,不懂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會抱怨他人。
在生活中,尤其是在女性身上,我們總能聽到一些抱怨的聲音。殊不知,就是因為這些抱怨的存在,我們才越來越覺得自己是那么的不幸。嘮叨的越多、抱怨的越多,幸福就離我們越遠。有些人就會說了:“我也不想那樣,可是根本控制不了自己。”請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任何個人和團隊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永遠遠離抱怨,因為抱怨遠比不上改變,接納批評的包容心與解決問題的行動力更為重要。將壞事當做好事辦,人生就會沒有抱怨,也會多一點快樂。遇到挫折時,一定要從容面對,不抱怨、不拋棄、不放棄,只要繼續(xù)堅持下去,就一定會獲得成功!其實,抱怨是最消耗人體能量的無益舉動。而不抱怨,則是個人內心全然凈化的表現,可以讓人內外俱足、超越夢想、擁有幸福。
李察·巴哈在自己的名著《天地一沙鷗》中,曾寫下一個簡單深刻的真理:“同類相吸。”相似的人,不管是同樣在抱怨,還是同樣在感恩,他們都會互相相吸。而不相似的人,則會彼此排斥。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抱怨的人,那你只能吸引更多的抱怨,而不抱怨的人都會遠離你。根據吸引力定律,當一個在抱怨的時候,抱怨會幫他推開、驅逐那些他想要的東西,也就是說,抱怨會讓人排斥自己指名想要的東西。
在美國,一群女性每周都會舉行名為“互相扶持”的聚會,而她們的“扶持”方式也很特別,就是抱怨男人。她們經常討論這方面的話題,如“男人很自私”、“男人不要承諾”、“不能相信男人”等等。也難怪,這些女人沒有覺得自己幸福,也沒有一個能跟男人維持長久的關系。她們想不想跟一個男人白頭偕老?當然想,可通過抱怨,她們互相傳遞了“男人不好”的信號,認為“好男人”不會出現在自己的生活里。而她們的種種抱怨,幫她們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現實。
一個上海的女孩,小雨,嫁給了湖南小伙子小王。兩人感情還不錯,但總是為了“吃菜問題”鬧矛盾,彼此抱怨不停。小雨做菜喜歡放糖,因為上海人習慣吃甜食;而小王做菜喜歡放辣椒,因為湖南人習慣吃辣。剛開始是互相埋怨,后來發(fā)展到吵來吵去,最后婚姻出現裂痕,兩人選擇各奔東西。
第二年,小雨相中了另一個白馬王子。婚后,小雨有犯難了,這第二任丈夫小趙,祖籍四川,也善于吃辣。上一次失敗婚姻記憶猶新,深思熟慮之后,小雨決定不再為吃菜抱怨一句。婚后第一餐飯,小雨就搶著買菜做飯,每樣菜里都放足了辣椒,結果四川丈夫吃得津津有味。可是,小趙偶爾一看妻子,卻見她被辣得滿頭大汗,連忙問:“既然你不愛吃辣椒,干嗎在菜里放這么多辣椒?”小雨聽罷,心里甜絲絲的,笑著說:“可是你愛吃辣椒啊!”小趙好感動。
第二天,小趙有搶著買菜做飯,他在每樣菜里都放了糖。小雨一吃,挺對自己的胃口,就問丈夫:“你不喜歡吃甜,怎么每樣菜都加糖呢?”小馬笑了:“可是你喜歡吃啊!”小雨聽了,心中五味雜陳,止不住流下淚水。她暗想,要是當年和小王在一起生活時,也懂得現在這樣“換位思考”,也不至于已離婚收場。
兩個人能走到一起,共同組建一個家庭,不可避免會存在文化和性格方面的差異,但是,只要相互間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忍讓、少一分抱怨,就會有一個幸福的家。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就算通過這樣或那樣的關系,他和你之間有了一定的聯系,但是,你也不能因為自己是他的什么人,就限制對方的行動、禁錮對方的自由。愛情的前提就是彼此信任,兩個人在一起,如果每天都在猜疑對方、抱怨對方,這樣的愛情遲早會會變成人生的包袱。抱怨會讓曾經的愛漸漸遠去,也會讓不幸降臨。
如果想留住這份愛,請務必保持一顆豁達的心,給他(她)留一點空間,為心愛的人營造一個信任的天堂,你們會擁有幸福的人生。有人說:“在人生路上,理解是未語先香的‘瑰麗寶貝’,它總是那么溫馨、那么暖人。”想理解對方也不難,只要我們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多為對方著想,少一點抱怨就可以了。
當一個人抱怨時,他就會產生一種不可思議的念力,在尋找那些自己口口聲聲說不要的東西,并將其吸引過來。然后,他又抱怨這些新事物,又引來更多自己不想要的東西。接下來,就陷入了“抱怨輪回”之中,這種的現象會在未來自行實現,表露抱怨、引來抱怨;表露抱怨、引來抱怨;表露抱怨……抱怨就這樣持續(xù)下去,一直反復延續(xù)、永無休止。
有一個關于抱怨的故事。兩個建筑工人每天都一起吃午飯。一天,坐下來后,剛打開便當盒,其中一個就開始抱怨:“哎!青椒炒肉……我真討厭青椒炒肉。”他的朋友沒有說什么。隔天,兩人又一起吃午餐,同樣地,那個工人打開便當盒往里面看,就開始火冒三丈,大聲說:“為什么又是青椒炒肉?我痛恨青椒炒肉,我最討厭青椒炒肉了。”跟第一天一樣,他的同事仍然保持沉默。到了第三天,兩人又共進午餐。打開便當盒后,那個工人又大叫起來:“真受夠了!日復一日,每天都是一樣的東西!天天都吃青椒炒肉!我想吃別的東西!”他的朋友想安慰他,便對他說:“你怎么不干脆跟你太太說一下,讓她幫你做點別的?”那個工人滿臉疑惑,不解地反問:“你在說什么啊?我一向都是自己做午餐。”
你是否厭倦了日復一日的老舊菜單?你也是每天自己做午餐嗎?如果你想讓自己快樂一點,那就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不要再不停地抱怨。只有先改變自己的言語、改變自己的思維,你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你才能更幸福。
有些時候,被逼急了難免會有一些抱怨。但我們要明白,抱怨并不是為了發(fā)泄,而是希望對方能有所改變,從而令自己感到滿意。因此,抱怨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要看見一個人就開始抱怨,不要事事都抱怨。如果有充分的理由,你可以小小抱怨一下,但必須控制好情緒,這樣才有助于我們在抱怨與達到目的之間,找到一個的平衡點。當然,還是不抱怨為好。
在《不抱怨的世界和人生》一書中,美國知名牧師威爾·鮑溫發(fā)起了“21天‘不抱怨’活動“。參與者將橡皮手環(huán)戴在一只手上,當逮到自己在抱怨、批評或者講閑話的時候,就移動那個手環(huán),將他換到另一只手上,如此交替更換。移動那個手環(huán)很重要,這個的動作可以在潛意識里留下痕跡,讓參與者察覺到自己的行為。在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移動手環(huán),一次都不可以例外。堅持下去,直至達到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閑話的目標。如果找不到手環(huán),也可以用硬幣代替,將其從一個口袋移動到另一個口袋即可。
具體做法如下:
1.將手環(huán)戴在一只手的手腕上。
2.當發(fā)現自己正在抱怨、講閑話、批評別人時,將手環(huán)移到另一只手上,交替更換。
3.如果發(fā)現其他戴手環(huán)的人在抱怨,你可以當面指出來,讓他們及時將手環(huán)移到另一只手上。但是,假如要做這種事,你需要先移動自己的手環(huán),因為你打算抱怨他們的抱怨。
4.長期堅持下去,直到連續(xù)二十一天不換手、不抱怨。
這可能要花上幾個月時間,我們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一般來說,平均的成功時間為四到八個月。雖然花了一些時間,但我的獲益是無法估量的,因為快樂是丈量不出來的。不抱怨的人生才會幸福,為了讓幸福早點到來,趕緊帶上幸福的手環(huán)吧!
上一篇:不想被“偽善”害死,就先讓自己偽善。
下一篇:不抱怨的人生才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