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你封存的能量
面對自己的生活,很多人會說“這個我不是很想要,那個我也不想要”,可是就只停留在“不想要”的層面,而沒有采取行動去創造自己想要的。因為常常一想就覺得很難,不相信自己能夠改變、能夠達成,所以干脆放棄。
就好像自己蓋了一棟大樓,現在覺得不如意了,但是想想要在原來的地方推倒重修,真的太難了!而如果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修修補補,好像也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就只能哀嘆、抱怨,一副不甘心卻又無能為力的樣子。
那些特別嚴謹、做事很靠譜、很老實的人,他們常常會看到有些人無論是做人、做事、口碑、能力、嚴謹程度都不如自己,可不知道怎么回事,人家就是比自己過得豐盛、自在!反觀自己,每天早起晚歸、認真踏實,為什么反而沒有像那些人一樣輕松創造財富呢?他們一天到晚看著也不敬業、不認真、晃來晃去,可是好像他的錢來得比自己多,花錢也很瀟灑……
這個時候,老實人就越發強化了那個限制性信念:不見得付出的人就一定會有回報。
有些人雖然沒有老實人那么嚴謹,做事沒那么靠譜,但他們常常遇事兒不會那么較真兒,這帶來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他們不會過多地限制自己。當一個人不那么限制自己的時候,內在就會有空間留出來了。
所以,“我是創造者!”不是一句奮斗者的口號,而是真相、是事實!是可以釋放自己能量的基礎。
第一步:真實地感受自己
什么叫“真實地感受”?比如,從現在開始,只要是和錢相關的你任何的感受,都要去捕捉到它。就是當你每一次花錢、每一次收到你的賬單、每一次進賬……都要去真實地感受,感受自己最真實的情緒。
比如,你買一個東西要付賬,你感覺這個錢不知道怎么回事,存在手里就覺得很開心,花出去了,總是感覺到有一種失去感,那個失去感其實是讓你不舒服的。所以有些人不愛買東西,不是他不需要東西,也不是因為那個東西他不喜歡,而是因為他無法去面對自己買東西時要往外付錢的那個不舒服的感覺。所以,為了不面對這個感覺,他就盡量不讓自己去花錢。我們在限制性的信念里輸入了大量的能量,我們要把它們釋放出來,把它重新拿回來,然后再輸入到我們想要的夢想和現狀里。
第二步:接受
所有的不舒服都是需要強大的能量去控制和遮掩的,你要把這個能量徹底給釋放出來。所以,你需要讓自己去體驗,告訴自己“我接受!”無論現在你對金錢的感覺是匱乏、羞愧、恐懼還是別的,都讓自己去體驗個夠,把一切的思考、邏輯、理智、評判、道理統統扔到一邊,允許自己盡可能去感受那股讓你不舒服的能量。就是一個最純粹的動作:我接受!
這一步的核心,就是盡可能徹底地感受情緒,以及你在這個過程中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一切,然后你就會有一個更深刻的感覺,就是:這個感受我真的不喜歡,我體驗夠了!然后你才會想要把那些“劇情”給剪掉,不讓它們再出現在自己今后的戲里。
第三步:說出真相
當體驗到極致的時候,在你感受最強烈的時候,去說出你的真相:這個感受很痛苦,我知道是我創造的,我體驗夠了,我想創造新的!
“這些狀況我已經體驗夠了,我要去創造我更喜歡的豐盛和富足的狀態,我是無窮的智慧本身,我是創造者!”來到這一步,就相當于把自己之前所有不舒服的創造戲碼給推翻了。
所以,重點要做的就是先從自己過去的模式里把自己的能量釋放出來。不然的話,你再怎么高呼著說“我敞開,我豐盛,我值得擁有”,都不叫務實求真!“務實求真”就是別說好聽的,你必須承認你內在的匱乏、羞愧、自卑感、疑惑、恐懼和擔憂,以及那種從骨子里滲透出來的不想被人發現的欲望。等到你承認的時候,就一步步把自己的力量全部收回來了。這個時候,改變才能夠真正地發生。
上一篇:遭遇絕境時,不妨再堅持一下
下一篇:順境要給自己留后路,逆境反而要沖鋒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