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在于“對”。
這里的“對”,不僅是對錯的意思,更準確的含義是“對癥下藥”。
李嘉誠說過,做生意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創新,二是改進,三是跟風。
創新吃的就是“一招鮮”,雖然不易,但一旦使出來,卻費力小而收獲大。
改進是在別人的基礎上做得更好,雖不易造成轟動,后勁卻很足。
跟風是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這樣做起來較容易,風險也較小,但跟撿拾別人的殘羹冷飯差不多,收獲有限。
可見,方式從來不空洞,有收效作證。
有這樣一個調查,從日本、美國、中國大陸分別抽取1000多名高中生,調查的題目是“你最尊敬的人是誰”。
日本學生的答案:第一是父親,第二是母親。
美國學生的答案:第一是父親,第二是球星,第三是母親。
在中國大陸學生的答案中,父親、母親沒能進前10名。
據心理咨詢表明,中國的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與日本、美國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有如此巨大差異,與中國父母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有關。父親的專制、霸道,母親的嬌寵和嘮叨是影響中國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看來,中國的父母們教育孩子的方式真的是出了大偏差。很多事情既沒有對準病癥,又沒有對準孩子的心理,讓他們懷著怨恨去做事,他們內心能不反感嗎?
方式是效果的守護神。你想不講方式,就別期望效果。方式,簡單地說,是指方法的形式。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形式也總是多種多樣,但哪個最管用?哪個得到的效果最好,哪個就最管用。
山口百惠在一次演出時遇到這樣一件事:一位小姑娘手捧一束花奔向舞臺,結果被一名工作人員攔住了。盡管雙方做了一些交涉,但小姑娘最后還是被粗暴地趕走了。小姑娘無奈地退回去,伏在母親的肩上流淚。
山口百惠演唱完了一首歌,視線轉向小姑娘,說了這樣幾句話:
“工作人員只是努力做他分內的事,請你原諒。如果你愿意的話,把你手中的花送給我好嗎?”
小姑娘點了點頭,快步把花送上。
山口百惠處理問題的方式使事情有了圓滿的結果,既肯定了工作人員的行為,又讓小姑娘由失望變為滿意,還讓觀眾受到了教育。
一群狼侵襲村子,咬死咬傷了很多牲畜和家禽。村民們發動起來,采用了兩種方式去對付狼群。
一種方式是“打”。村民們帶上獵槍、棍棒、鐵锨、長矛,隱蔽在狼群出沒的地方。雙方開戰,一個回合下來,狼群跑了??赏砩嫌謥砹?,再打再跑,每次它們都會回來。雙方的代價都不小,狼群每次都有死傷,村民每次也有人受傷。
后來,村民們不得不采取第二個方式,叫做“引”。他們仔細地分析了狼群進村的原因:這個冬天太冷了,狼群沒有食物,連小溪都結了厚厚的一層冰,水都喝不上。狼群為了活命才冒著生命危險進村的。于是,村民改變了方式,不再攻擊狼群,而是給它們一些吃的,引導它們向另一個地方走。有了吃的,狼就跟著村民們走。幾天幾夜后,村民們將狼群引到了一個山谷里,那里的氣候相對溫暖,食物也多一些,還有一條沒有結冰的小河。狼在山谷中住下了。村民們回家后,再也沒見狼群進村。
這個癥對得好,因為找到了“病根”——狼太饑渴了,幫助它解決饑渴,也就獲得了雙贏。
這讓人想起了一則幽默:某人為了讓不同國家的人去做事,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他對德國人說:“這是命令。”
對美國人說:“這是自由的需要?!?/p>
對英國人說:“這是紳士行為?!?/p>
對日本人說:“此事有利可圖?!?/p>
對中國人說:“這是為了祖國的榮譽?!?/p>
果然,所有的人都奮不顧身,勇猛異常地完成了任務。
這個笑話闡述了這樣一個道理——針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應該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這就是“巧”的體現和運用。
上一篇:文化是由淺入深的
下一篇:人生智慧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