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實甫《【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題解|注釋|鑒賞
王實甫
王實甫,元代前期雜劇作家,生卒年不詳,約與關漢卿同時。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早年曾做過縣官,升陜西行臺監察御史,官途不無坎坷,晚年棄官歸隱,過著吟風弄月、縱游園林的生活,常在官妓、雜劇演員聚居的勾欄瓦舍中施展他的藝術才華,名著當時。賈仲明〔凌波仙〕吊曲稱頌:“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著有雜劇14種,今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呂蒙正風雪破窯記》和《四大王歌舞麗春堂》3種,另有《韓采云絲竹芙蓉亭》和《蘇小卿月夜販茶船》兩劇各一折曲詞。散曲傳世很少,今存小令1首,套數3首(其中有一殘套),詞彩旖旎多姿。
【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
別情
〔十二月〕自別后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①。見楊柳飛綿滾滾②,對桃花醉臉醺醺③。透內閣香風陣陣④,掩重門暮雨紛紛。
〔堯民歌〕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⑤。新啼痕壓舊啼痕⑥,斷腸人憶斷腸人。今春,香肌瘦幾分,縷帶寬三寸⑦。
【題解】
“十二月堯民歌”,此為帶過曲,由屬中呂宮的“十二月”與“堯民歌”兩支曲子組成,任何一支都不能單獨用小令。“十二月”正格句式為六句,每句四字。“堯民歌”句式七、七、七、七、二、五、五,共七句,第五句(二字句)可加“也波”、“七么”等襯字,或用疊句。這首帶過曲描寫的是一位深閨獨處的女子思念遠方情人的悲切心情。全曲纏綿凄婉,別有韻味。曲的開頭兩句先點明女主人公與情人遠隔千山萬水,相見甚難。接下來的四句通過對飛絮、桃花、暮雨等暮春景物的描寫,突出了她觸景傷情的內心凄愴。而“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的感情抒發,更把女主人公思念離人的心理刻劃得淋漓盡致。曲中巧用疊字詞和連環句式,用筆含蘊妥帖,妙語天成,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詞曲功力。
【注釋】
①更那堪——更兼之,哪里更受得了。粼粼,形容水很清澈。
②楊柳飛綿——形容柳絮飄飛如白綿。
③醉臉醺醺——形容艷麗的桃花如喝醉酒的鮮紅臉龐。
④內閣——閨房。
⑤銷魂——形容人極度悲傷。
⑥“新啼痕”句——原來的淚水剛剛擦干,新淚又流了出來。
⑦縷帶——絲織的腰帶。
上一篇:滕斌《【中呂】普天樂》題解|注釋|鑒賞
下一篇:趙顯宏《【中呂】滿庭芳·【中呂】滿庭芳》題解|注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