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基本理論·美學與自然科學
美學從它的在歐洲的第一個命題美是和諧誕生之日起,就與自然科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提出的美就是和諧,就是起于音樂感覺,得于數學論證,終于哲學概括。盡管古希臘還沒有嚴格意義的自然科學,也沒有嚴格意義的美學,但是從一開始美學命題都與數學相聯系,而不是與社會科學相聯系。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運動帶來自然科學的迅速發展和長足進步,給美學和藝術學研究提供了科學基礎。美學借助自然科學的觀點和方法,探求美的構成原因和規律,肯定美與自然物體的形式和數量的某種關系,利用幾何學、解剖學、透視學去研究比例關系、光線、色彩,力圖找到美的科學實證,還利用生產技術、技巧于藝術創作中,以使美的創造臻于完善。
近代,在十九世紀下半葉,隨著科學的發展,德國心理學家費希納提出“自下而上”的實驗美學,主張對審美現象進行統計處理,雖然距離科學地解釋審美現象尚遠,但是卻促使美學與現代科學進一步結合。科學進入二十世紀,給美學研究又帶來了新的助力。最引人注目的是系統論、控制論和信息論。系統論方法用于美學研究,就是把審美現象看作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若干部分組成的一個具有確定功能和定向發展的有機系統,借助于數學方法去尋求這一系統的最佳狀態。控制論方法用于美學研究,則把審美現象看作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的系統結構和功能的適應和改造生存環境而建立起來的一個制導系統,探索如何利用審美信息的反饋作用,去組織、控制、調節、校正人類社會群體的行為,趨向于一定目標,實現穩態發展。信息論方法用之于美學研究,是把審美現象看作一種信息。審美信息是疊加在技術信息(信息媒體)和意義信息(信息內容)之上的表現形式。信息論方法就是用數學統計方法去確定審美信息的獨創與可理解之間的比例關系,尋找二者的最佳組合。此外,象數學中的模糊概念、物理學中的耗散結構,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引進美學,這對于美學走向科學是很必要的。
但是,美學終究不是自然科學,它具有哲學、社會科學的性質,因此在運用自然科學的成果和方法方面,必然要在哲學觀點和方法論的宏觀控制與指導之下,與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民俗學、宗教學、考古學乃至經濟學結合起來,對審美現象作綜合分析;不能把審美現象的分析和解釋變成一系列數據、符號、圖表、公式的堆積,而應該主要用社會的語言加以表述,運用美學的概念和范疇,以顯示出美學理論應有的那種哲理意味和美的光輝。
上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美學與文藝學
下一篇:文藝美學研究·美學的和歷史的批評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