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是可以觸摸的,在河西走廊
在茫茫戈壁灘上,當我伸出雙手
風就有了骨感,有了刀子的快意
一個人如果忍著自己的疼痛不說
遍地狂躁的沙子便會立刻安靜下來
但風不會靜止,只會在靈魂的溝壑間加速奔跑
直到凌亂的腳步接近于蓮花開放時的悄然無聲
從寂寥的耳廓里掏出一座荒涼之城,連同枯萎的火
焰
放于經書的空白處,感覺灼熱了,再用一場大雪把
它慢慢捂涼
而沉默寡言的祁連山脈,擺出了與風決戰到底的姿勢
向西,一路與風賽跑,一路綿延不絕
端坐在山頂之上的白雪,有時也會痛得哭出聲來
爽朗的哭聲清澈、靈動,感天動地的滾滾淚水
化茫茫戈壁為茵茵綠洲,武威、張掖、酒泉
并排坐在河西走廊里,身披絲綢,一起遙望飛天大夢
風是有形狀的,在河西走廊,風是被雕刻的對象
一粒沙子是一位細心的雕刻家
給風雕刻出曼妙的身姿,于是有人說沙丘是一堆沉
睡的風
何止沙丘,烽火臺和古長城不也是一堆堆沉睡的風嗎
被凝固的風,帶著刀子的鋒芒和佛經的慈祥
穿過河西走廊,風為靈魂,塑造出各種孤絕的模樣
被我暫時借用的這一具肉身,該存放在哪里呢
風在崖壁上奔走,被鏤空的山體給出風格迥異的答案
因與果,在風的規勸下,均已坐化
那么,一只鷹為何突然呈現出它傲慢不羈的身影
湛藍的天空無從考證,僅能從鷹的翅翼上
感受風輕輕掠過的聲音
還有胡楊,這個為風所困的士卒,到死都不肯低下
高昂的頭顱,千瘡百孔的身軀
讓靈魂有了千千萬萬個出竅的理由
風是有信念的,在河西走廊,風可入寺、入佛
入千家萬戶。隱入佛經的大風
不輕易戳破早已漏洞百出的人世
只有執拗的風,長年累月地在房檐上奔走
被拖累的磚瓦終于松動起來,咣鐺一聲
一塊松動的磚瓦掉進佛經深處,一場大風掉頭就跑
戈壁是風的故鄉,請不要隨意翻動那些沉睡的石頭
它們厚重的身軀里居住著一場場凜冽的大風
飛沙走石,其實是風從一個人的靈魂里走出來,做
一次單純的夢游
深諳佛經之道的石頭從不為風所動,是因為它們早已把鋒利的棱角吞入腹中,在漫長的自我吞食中
石頭成為沙子,沙子聚在一起,成為遼闊的沙海
與其說一支駝隊行走在茫茫沙漠
不如說是行走在沉睡的風里
每一粒煎熬中的沙子都渴望被靈魂指認
每一個苦行僧都渴望找到塵世的邊緣
每一具骷髏都渴望找到干凈的肉身
當我俯身沙海,與一粒沙子互換骨髓和信仰
沙粒中灼熱的光芒沿著枯萎的血脈,向遙遠的地平
線噴發
而聲聲駝鈴婉言謝絕了綠洲的邀請,要趕在日落之前
把一路跟隨而來的漫漫風沙送出陽關
風是有靈感的,在河西走廊,如果沒有風的思考
怎么會有銅奔馬神奇的飛姿,如果沒有風的推敲
那些石頭怎能會安靜地坐在石窟里,醞釀一場飛天
大夢
風在石匠的刻刀上,借用梵語,與蒼茫大地對話
風隱入畫者的墨池,在崖壁上或端莊而坐
或疾奔而行,盡顯千古風流的風啊,穿過茫茫戈壁
與靈魂賽跑
君不見夜光杯里倒映著一彎明月,盈盈月光
撫慰著河西大地,涼州、甘州和肅州,三兄弟抱團取暖
懷中的絲綢與佛經、茶葉與瓷器,被風吹成了燦爛
的歷史
好大的風,好純粹的風啊,當我站在祁連山上眺望
整個河西走廊
如同眺望一場天際來風,奔跑的野馬與緩慢的駝隊
以相悖的張力詮釋曠野之美,詮釋靈魂之惑
再也沒有比站在戈壁灘上更加孤寂和幸福的事情了
一個人的靈魂給風做了模特
慈悲和痛苦都是風給他的回報
君不見當年征戰的士卒早已解甲歸田
徘徊在玉門關上的春風早已吹入尋常百姓家
羌笛與楊柳,早已握手言歡
歲月無情,當年的城堡只剩下一堆荒涼的土
吹過去的風在土堆上掩面而泣,迅疾的馬蹄
在堅硬的戈壁上打印兩行深深的記憶
風是溫暖的,在河西走廊,祁連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
如棉花一樣覆蓋著遙遠的人世,不論春夏秋冬
都能給悲愴的靈魂帶去綿延不絕的慰藉
在河西走廊,能夠與風賽跑的,除了靈魂
就是那些靜止的事物,比如佛龕,比如烽火臺,比如
胡楊
它們在歷史深處與凜冽的大風暗暗較勁,卻仍巋然
不動
風,在制造一場更大的執念,它搬動著寂靜到處奔跑
用整個河西走廊去放牧一場叛逆的大風吧,喊醒沉
睡的白骨
以綠洲的名義,把風安頓下來,天下方可安寧
穿過河西走廊的風,與靈魂賽跑
一陣風跑著跑著,一頭撞在崖壁上成了飛天巨畫
一個人跑著跑著,突然坐下來,成了一尊佛
當我漫步在茫茫戈壁灘上,為減輕心靈的苦楚
不得不與風沙和頑石,交換彼此的孤獨和信仰
并在淡泊的履歷上加蓋一枚彎月式的印章
然后變成一粒灼熱的沙子,投身大漠,追上一支遠
去的駝隊
艾 川,原名龐小偉,男,1973年3月10生,河南省作協會員。曾在《星星》《詩刊》《飛天》《揚子江詩刊》《青年文學》《解放軍文藝》等刊物發表詩作。
上一篇:陳斌先《穿越霍山》
下一篇:劉麗麗《第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