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震撼九霄的喜事,
為什么還有猜疑、悲嘆、哭泣、
不信任、令人心碎的痛苦
以及焦躁的不眠之夜?
如果你是世上的災難,
為什么會有歡快、微笑、歌唱、
希望、令人傾心的魅力
以及和悅與慰藉的景象?
如果你是雪,為什么迸發著熊熊火焰?
如果你是火,又為什么那么冰涼?
如果你是陰影,為什么溢出光焰?
如果你是可愛的光焰,又為什么籠罩著陰影?
如果你是生命,為什么給我帶來死亡?
如果你是死神,可為什么又給我生活的愿望?
(陳光孚 譯)
【賞析】
普拉達一生致力于破除西班牙文學的狹隘傳統和反對學院派的語言,他藐視某些現代主義者的矯揉造作,也反對古典主義者的生搬硬套,因此他在詩歌形式和格律的改革方面作過多次嘗試,使詩歌富有創新的精神,對秘魯詩歌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無論是在題材的廣泛性還是在形式的多樣性上,普拉達都是拉丁美洲有影響的重要的詩人。《致愛情》是作者早期的一首愛情詩歌,里面運用了大量的假設與反問,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激情,用準確的語言、鮮明的態度、生動的比喻和動感的排比,對愛情矛盾的特質進行淋漓盡致的闡發,對于愛情的認識具有深刻的辯證色彩。
整篇詩歌都圍繞著愛情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提出質疑: 愛情是什么?愛情的實質又是什么呢?全詩一共分為四個節,每一節論述問題時所選的角度各不相同。在第一節,詩人先從正面假設愛情“是震撼九霄的喜事”,因為愛情蘊含著戀愛雙方心靈的巨大喜悅、激動人心的共鳴、激情的瞬間等等,可如果真的是這樣,為什么愛情“還有猜疑、悲嘆、哭泣/不信任”,戀愛還要經歷那“令人心碎的痛苦”以及因為戀愛而“焦躁”、輾轉反側所造成的“不眠之夜”?
詩人按照第一節的邏輯往下走,既然愛情中有那么多的壞影響,那么在第二節中就把愛情假定為“世上的災難”吧!可是如果這樣看,又為什么在戀愛時會有“歡快、微笑、歌唱”那些美好的時光呢?當一個人遇到愛情時,他心懷“希望”,從對方那里看到的到處都是“令人傾心的魅力/以及和悅與慰藉的景象”。從這個角度上說,愛情是能夠給人以美好感覺的。前兩段是詩人對愛情的復雜性發出的感嘆,暗含著愛情的雙重性。
普拉達給感情涂上了顏色,又給顏色加上了芳香,在第三段里,詩人對愛情進行進一步的追問與比喻,通過把愛情比作雪、火、冰、陰影、光芒等具體的事物,把抽象的愛情形象化。詩人又把幾組相互矛盾的意象集中在一起: 雪與火、火與冰、陰影與光芒,形成強烈的反差,表明愛情就是這么和諧而又矛盾地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當中,從而突出愛情的對立與統一。
作者在第四段再次變換了角度,從另一個側面論證愛情的辯證關系:“你是可愛的光焰,又為什么籠罩著陰影?”“如果你是生命,為什么給我帶來死亡?”“如果你是死神,可為什么又給我生活的愿望?”在這里詩人把愛情、陰影、死亡、生命、光明、死神等聯系在一起,把愛情的含義進一步擴展,使詩歌的主題得到進一步的延伸。
普拉達是拉丁美洲浪漫主義的代表,開創了拉丁美洲西班牙語文學的一代新風。整首詩歌韻律精巧,格調高雅,形象貼切,內容豐富多彩。節奏也從舒緩到急促,步步加快,到第三、第四段時形成高潮,隨即戛然止住,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
(黨嘯林)
上一篇:《致水鳥 [美國]布萊恩特》讀后感
下一篇:《致繆斯 [俄國]費特》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