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愛情,
你就是我的災難、我的苦悶、
我的驚慌、我的勞累、
我的傷痛、我的憔悴、
我的苦刑、我的眼淚、
我的熱情、我的不幸,
……這一切的深刻的原因!
啊,愛情,你是我的生命、我的生活、
我的品格、我的光榮的秘訣。
在這黑暗的時代,你是我的火炬、
我的支援、我的希望、我的伴侶。
啊,愛情,你是我心上的瓊漿,我靈魂上的毒藥;
你是我的貧困、也是我的財富;
在我寧靜的心之花園里,
烈火燒起,燒遍了園地;
你是這烈火的化身?
還是上天降下的光明?
(冬林 譯)
【賞析】
愛情永遠是詩歌里最令人動心、最令人向往的一道風景。從沙比的這首短詩,我們看到了詩人的愛情觀以及對美好愛情的追求。詩人相信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因此,他創造出的愛情詩歌的力量更加噴發出不可言喻的激情,從而把更多的人吸引到愛情的核心,從愛情的光芒里照亮自己的靈魂。
詩人在詩歌第一節中先用了鋪陳的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為傾訴的主體,以愛情“你”為直接的傾訴對象,說愛情是讓詩人感覺到痛苦的一切否定性情況的“深刻的原因”,似乎愛情是災難的源泉。詩人在第二節又從肯定性的方面把愛情說成“是我的生命、我的生活、/我的品格、我的光榮的秘訣”,也是“在這黑暗的時代”里“我的火炬、/我的支援、我的希望、我的伴侶”。從客觀存在上說,愛情具有兩種相互矛盾的力量,這兩者有根本的、質的不同。詩人正是從兩者明顯的不同中,發現了隱蔽的美學聯系,并通過想象的飛躍,對愛情的性質做了生動而富有哲理性的闡釋。
詩人在第一節結尾告訴我們: 愛情是“這一切的深刻的原因!”。愛情的偉大就在于給人類生存的希望!愛情是我們人生中最美好、最不可缺的東西,我們需要愛情,我們需要更堅實的愛情,這才是終極目標。不管是帶來傷痛還是充滿希望,只要愛情還在,只要能感受到愛情給我們的力量,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不會停止。第三節用了一連串的暗語,寫出了詩人對“愛情”的進一步認識和從愛情生活中獲得的切身感受。詩人把這些相互矛盾的比喻放到一起,對“愛情”的力量進行反復的鋪排和詠嘆,也對“愛情”做了多角度、多層次的描述:“愛情”既是“我心上的瓊漿”,也是“我靈魂上的毒藥”;既是“我的貧困”,也是“我的財富”;既賜予“我”“寧靜的心之花園”,又用魔力將“烈火燒起,燒遍了園地”。最后,詩人反問: 到底愛情“是這烈火的化身?/還是上天降下的光明?”這最大限度地突出了愛情的特征,并展現了愛情搖曳多姿的整體風貌。
愛情詩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隨便地寫好的,要心中有激情,要面對生活迸發出愛與恨,要有對美好愛情的執著向往才能化為飽含激情的詩句。沙比的這首愛情詩之所以能寫得如此成功,這和詩歌中那種隨著奔放的激情、恣肆的想象而形成的舒卷自如的旋律是分不開的。詩歌的旋律宛若行云流水,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在韻律方面詩人也是千變萬化,既不完全拘泥音步,也不勉強湊韻,押韻多押近似的“半韻”或“鄰韻”,有時干脆無韻,實際上已經發展成一種具有松散格律的自由體。
整首詩歌不僅是愛情的表白與宣泄,同時也是愛的思考和沉淀。詩歌通過形象的呈現、意象的創造,以具體感悟抽象,讓愛情在生動、具體、可感的形象中獲得了最為詩意的體現。
這首詩在語言藝術上的特點也值得重視。全詩沒有一句深奧或華麗的詞句,用的語言直接取材于生活,一洗鉛華,不事雕飾,質樸清新,有一種“粗糙美”,且與前人絕無半點雷同之處,不愧為大家手筆。
(黨嘯林)
上一篇:《啊,大地 [馬里]西索科》讀后感
下一篇:嚎叫——致卡爾·所羅門 [美國]金斯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