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羔羊誰創造了你
你可知誰創造了你
給你生命,哺育著你
在溪流旁,在青草地;
給你穿上好看的衣裳,
最軟的衣裳毛茸茸多漂亮;
給你這樣溫柔的聲音,
讓所有的山谷都開心;
小羔羊誰創造了你
你可知誰創造了你;
小羔羊我要告訴你,
小羔羊我要告訴你;
他的名字跟你的一樣,
他也稱他自己是羔羊;
他又溫順又和藹,
他變成了一個小小孩,
我是個小孩你是羔羊,
咱倆的名字跟他一樣。
小羔羊上帝保佑你,
小羔羊上帝保佑你。
(楊苡譯)
【賞析】
威廉·布萊克是英國著名的詩人、畫家和雕塑家。T·S·艾略特將威廉·布萊克稱為“天才詩人”,認為布萊克詩歌中具有“所有偉大的詩歌中所共有的獨特性”。
《羔羊》一詩摘自威廉·布萊克詩集《天真與經驗之歌》中的《天真之歌》,往往與《經驗之歌》中的名篇《老虎》形成對比,不僅同為罕見的揚抑格形式,而且以兩種不同的動物,描繪了剛剛開始的工業時代的人類精神狀態。
羔羊、小孩和“他”是詩集中反復出現的意象。布萊克為這首詩所配的蝕刻畫上,畫著孩子和一群羔羊,詩歌以孩子和羔羊之間的對話形式展開。孩子和羔羊都是天真與宗教的象征,而“他”則是造物主,是上帝。《羔羊》一詩共分為兩節,第一節中,孩子不斷追問羊羔:“小羔羊誰創造了你”;第二節中,孩子自問自答地告訴小羊羔,是“他”創造了你。“他”是誰?“他”是作為牧羊人和造物主的上帝;“他”是羔羊,在基督教傳說中往往用以象征為洗清人類罪惡而被犧牲的羔羊——基督;“他”是小小孩,是一份天真、更是宗教賦予的最高意義。《天真之歌》就是為“天真”所唱的一曲頌歌。
這首詩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大量使用混同(ambiguity)和雙關(pun),使本詩具有多重理解。例如開頭受句“小羔羊誰創造了你”,刻意略去了標點,使原文的斷句出現了歧義。原文是“Little Lamb who made thee”,既可以斷句為“Little Lamb, who made thee?”(小羔羊,誰創造了你?);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帶有定語從句的名詞短語“Little Lamb who made thee”(小羔羊創造了你),暗指上帝就是創造萬物的小羔羊。再如第二節第八行“咱倆的名字跟他一樣”,原文是“We are called by his name”。這個句型同樣有歧義,既可以理解為“咱倆的名字跟他一樣”,也可以理解為“以他之名,召喚我們”,這是教士們受命去傳福音時常說的一句話。再如全詩結尾反復吟唱的“小羔羊上帝保佑你”,原文是“Little Lamb God bless thee”,同樣有兩種斷句方式:“Little Lamb / God bless thee”(小羔羊,上帝保佑你)或者“Little Lamb(Lame)God/bless thee”(小羊羔般的上帝,保佑你呀)。在原文中,為了音調的和諧,句尾的Lamb往往被讀成了Lame(原意為“蹩腳的”),形容上帝并非萬能。這樣一來,結尾句就由原先甜美的祝愿,變成了宗教諷喻。大量的混同和雙關,增加了詩意的模糊性,充滿了神秘主義的氣息,是先知詩人布萊克“預言式”詩歌的典范之一。過去,這首詩常被人們簡單地理解為基督教贊美詩,然而通過對大量混同和雙關的解讀,當代學者普遍認為這首詩是對宗教的質疑和反思。布萊克在工業革命最初期,面對工業化帶來的丑惡現實,早早發出了類似“上帝死了”的疑問,這與《天真與經驗之歌》的主題是一脈相承的。
威廉·布萊克的詩歌只可解讀,不可理解。他以具體的形象表達了語言難以企及的抽象哲思,詩歌中的大量象征和多重意義交錯迷離,呈現出同時代的古典主義詩人所很少具有的復雜性,使他的詩歌橫跨幾個世紀,直接啟發了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詩歌。
(劉云雁)
上一篇:《美德·赫伯特》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老橡樹·布魯諾》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