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與佛蘭采斯加
我揚聲說道:“疲倦的靈魂啊!
假使沒有人禁止,請來和我們說話。”
如同斑鳩為欲望所召喚,
振起穩(wěn)定的翅膀穿過天空回到愛巢,
為它們的意志所催促:
就像這樣,這兩個精靈離開了
黛多的一群,穿過惡氣向我們飛來:
我的有深情的叫聲就有這種力量。
“寬宏而仁慈的活人啊!
你走過黑暗的空氣,
來訪問用血玷污土地的我們;
假使宇宙之王是我們的友人,
我們要為你的平安向他祈禱;
因為你憐憫我們不幸的命運。
當風像現(xiàn)在這樣為我們沉寂時,
凡是你樂于聽取或說出的,
我們都愿意傾聽和述說。
我誕生的城市,是坐落在
玻河與它的支流一起
灌注下去休息的大海的岸上。
愛,在溫柔的心中一觸即發(fā)的愛,
以我現(xiàn)在被剝奪了的美好的軀體
迷惑了他;那樣兒至今還使我痛苦。
愛,不許任何受到愛的人不愛,
這樣強烈地使我歡喜他,以致,
像你看到的,就是現(xiàn)在他也不離開我。
愛使我們同歸于死;
該隱獄在等待那個殘害我們生命的人。”
他們向我們說了這些話。
我聽到這些負傷的靈魂的話以后,
我低下了頭,而且一直低著,
直到那詩人說:“你在想什么?”
我回答他,開始說道:“唉唉!
什么甜蜜的念頭,什么戀慕
把他們引到了那可悲的關(guān)口!”
于是我又轉(zhuǎn)過身去向他們,
開始說道:“弗蘭采斯加,你的痛苦
使得我因悲傷和憐憫而流淚。
可是告訴我: 在甜蜜地嘆息的時候,
愛憑著什么并且怎樣地
給你知道那些曖昧的欲望?”
她對我說:“在不幸中回憶
幸福的時光,沒有比這更大的痛苦了;
這一點你的導師知道。
假使你一定要知道
我們愛情的最初的根源,
我就要像一邊流淚一邊訴說的人那樣追述。
有一天,為了消遣,我們閱讀
蘭塞羅特怎樣為愛所擄獲的故事;
我們只有兩人,沒有什么猜疑。
有幾次這閱讀使我們眼光相遇,
又使我們的臉孔變了顏色;
但把我們征服的卻僅僅是一瞬間。
當我們讀到那么樣的一個情人
怎樣地和那親切的微笑著的嘴接吻時,
那從此再不會和我分開的他
全身發(fā)抖地親了我的嘴: 這本書
和它的作者都是一個‘加里俄托’;
那天我們就不再讀下去。”
當這個精靈這樣地說時,
另一個那樣地哭泣,我竟因憐憫
而昏暈,似乎我將瀕于死亡;
我倒下,如同一個尸首倒下一樣。
哀意大利
唉,奴隸般的意大利,你哀痛之逆旅,
你這暴風雨中沒有舵手的孤舟,
你不再是各省的主婦,而是妓院!
那高貴的靈魂,只是聽到人家
提起他故鄉(xiāng)的可愛名字,就急于
在那里向他的同鄉(xiāng)人備致問候;
而你的活著的人民住在你里面,
沒有一天不發(fā)生戰(zhàn)爭,為一座城墻
和一條城壕圍住的人卻自相殘殺。
你這可憐蟲啊!你向四下里看看
你國土的海岸,然后再望你的腹地,
有沒有一塊安享和平幸福的土地。
假如那馬鞍空著沒有人騎,
查士丁尼重理你的韁繩又有何益?
沒有這件事你的羞恥倒要少些。
唉,人們啊!若是你們好好地理會
上帝向你們寫下的意旨,你們是
應該服從,讓愷撒坐在鞍上的啊!
自從你們把手放上那韁繩以來,
你們看這頭畜生變得難騎了,
就因為沒有用靴刺來懲罰它。
日耳曼的阿爾柏啊,你遺棄了
那個日益變得放蕩不羈的女人,
你應該騎跨在她的鞍子前穹上,
但愿公正的審判從星辰里降臨
在你的血上,這審判要奇異彰明,
你的繼位者才能從中感到畏懼;
因為你和你的父親,由于貪戀
阿爾卑斯山彼方的土地樂而忘返,
聽任這座帝國的花園荒蕪不堪。
你這疏怠的人啊,來看看蒙塔求家
和卡彪雷家,莫那狄家和費彼希家:
前者悲痛不已,后者在膽戰(zhàn)心驚。
來吧,殘酷無情的人啊,來看看
你的貴族受的迫害,治他們的創(chuàng)傷,
你將看到圣飛爾是如何安全。
來看看你的羅馬吧,她是多么
孤苦伶仃,流著淚,在日夜叫號:
“我的愷撒啊,你為什么不陪著我?”
來看看你的人民是多么相親相愛;
若是你對我們沒有絲毫憐憫,
也要來為你的聲譽感到羞恥。
在人世為我們被釘上十字架的
至上的虬夫啊,你是否準許我問,
你公正的眼是轉(zhuǎn)向別處去了呢?
抑或是你在深思熟慮之中,
為了某一個我們完全見不到的
仁慈的目的,在做什么準備?
因為在意大利所有的城市中,
到處是暴君,扮演黨派角色的人;
莫不變成再生的馬塞拉斯。
我的佛羅倫薩啊,聽了這一段
與你無關(guān)的題外話,你也許高興,
這要歸功于你的有先見的人民。
許多人把正義藏在他們心中,
經(jīng)過考慮才放上弓弦慢慢射出;
你的人民卻永遠把它放在口頭。
許多人不肯擔負公共的重任;
你的人民卻不用召喚就挺身而出,
口中叫道:“看我們挑起這擔子來。”
如今你且高興吧,因為你極應該這樣:
有錢的你,安寧的你,聰明的你啊。
我若說的是真話,事實會替我證明。
制訂了古代的法律而以修文偃武
而顯得卓越的雅典和拉西提蒙,
在人民的幸福生活上和你相比時,
真是微不足道,你準備的東西
確實精細周到,你在十月里
紡的線甚至引不到十一月中旬。
在你記憶猶及的過去時代里,
你曾有多少次改變了法律,幣制,
官職,和風俗,也調(diào)換了你的成員!
假如你好好想一下,又仔細地看,
你必將看到自己像一個病婦,
在柔軟的床上怎樣都不能睡去,
只是翻來覆去以減少她的痛苦。
(朱維基譯)
注釋:
指弗蘭采斯加和保羅,兩人的靈魂居住在地獄第二層,他們緊緊擁抱一起,隨風飄蕩。
黛多: 迦太基的皇后。她在她丈夫西丘斯死后矢志守節(jié),可是后來卻愛上了伊尼阿。當伊尼阿離開了她到意大利去時,她投在火葬堆上自殺殉情。
指拉侖那。該城緊靠亞得里亞海,在玻河的入海處。
“該隱獄”: 在《神曲》中是殺死親屬的罪人在地獄中受罰的地方。
蘭塞羅特: 圓桌騎士中著名的一個。在亞塔爾王的朝廷里,他愛上了歸內(nèi)維爾皇后。他是古代法蘭西傳奇《湖上的蘭塞羅特》中的主角。
加里俄托: 《湖上的蘭塞羅特》傳奇中的另一角色。蘭塞羅特和歸內(nèi)維爾皇后的第一次相會。是由他攛掇而成的。故在這里“加里俄托”是“淫媒”的同義字。
【賞析】
《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意大利語的原意是“神圣的喜劇”(英譯為The Divine Comedy)。為什么要叫做“喜劇”?但丁曾經(jīng)說過,他的這部作品開始是寫可怕的地獄,最后是寫光明的天堂,終結(jié)是一切順利,萬事大吉,全書所采用的這樣的一種結(jié)構(gòu),是符合中世紀的喜劇概念的。而“神圣”一詞是后人表示對這部作品的尊崇而加上去的,特指這部作品高深莫測的主題和崇高的意境。《神曲》有著博大精深的內(nèi)容,俄國評論家別林斯基稱這部作品是一部中世紀的真正的《伊利昂紀》。這部作品既是中世紀學術(shù)和文化的總結(jié),又是新時代的序曲。但丁通過神游三界的故事,反映了新舊交替時期的社會生活,展示了中古意大利人的精神面貌。在思想內(nèi)容上,《神曲》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龐雜的統(tǒng)一體,有著十分鮮明的雙重性,體現(xiàn)了但丁作為新時代歌手的進步性和中世紀詩人的局限性。
《保羅與佛蘭采斯加》(標題系編者所加)是《神曲》中最感人的篇章之一,節(jié)選自《地獄》篇第五歌。詩歌描寫一個名叫弗蘭采斯加的女子的愛情悲劇。詩的素材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1775年因政治原因,弗蘭采斯加由父母作主嫁給里米尼的貴族拉臺斯大的殘廢的兒子祈安啟托。十年后,祈安啟托發(fā)現(xiàn)他的妻子和他的弟弟保羅有奸情,遂將兩人殺死。在《神曲》中,這一對情人的靈魂和其他一些生前墮入情網(wǎng)者的靈魂同住在地獄第二圈——“色欲場”里,他們在長年不息的凄風苦雨中相互偎依著,永不分離,當詩人隨維吉爾漫游地獄來到這里時,被此情景所吸引,于是便引出上面所選的這段以對話構(gòu)成的詩行。
這段詩突出地表現(xiàn)了但丁作為新時代的“啟明星”,世界觀中的人文主義因素。雖然詩人囿于封建的道德倫理觀念,把耽于戀情的保羅和弗蘭采斯加打入地獄,但他同時又突破禁欲主義的樊籬,對這對青年男女忠誠和至死不悔的愛情流露強烈的同情。作品通過對兩人纏綿悱惻的愛情經(jīng)歷的生動描繪,既憤怒地控訴了中世紀那種把結(jié)婚當作一種政治行動、全然不顧當事人意愿的封建婚姻的罪惡,又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青年男女之間那種以互愛為前提的“現(xiàn)代的性愛”,這種“性愛”,正是隨著資本主義經(jīng)濟因素萌芽而在人們身上產(chǎn)生的“個性解放”要求的重要內(nèi)容。
從藝術(shù)上看,這段詩采用幻想與寫實相結(jié)合的手法。詩中的背景是虛無縹緲的幻境,但詩人卻以非常簡練的文字,把一幕動人的愛情悲劇,包括人物、事件,甚至細節(jié)都有聲有色地寫了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其中男女主人公在讀傳奇時流露衷情這一情節(jié)寫得尤為生動活潑,頗似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寶玉和黛玉讀西廂的情景。從情節(jié)說,這段詩完全可以獨自成篇。在《神曲》中,類似于這樣的具有完整情節(jié)的短篇故事不少,這是《神曲》的一大特征。這些短篇故事,可視為近代小說的胚胎。如果說,近代長篇小說是古代史詩發(fā)展的結(jié)果,那么,《神曲》就好比是這—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座橋梁,正如雪萊所說:“但丁的詩可以算作時間長河上的一座橋梁,把近代和古代溝通起來了。”
《哀意大利》(標題系編者所加)節(jié)選自但丁《神曲》煉獄篇第六歌,是整部《神曲》所包含的諸多抒情插筆中較著名的一篇。這是一首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詩歌,與彼特拉克的名詩《我的意大利》有異曲同工之妙,堪稱早期政治抒情詩的典范之作。詩中一些動人心弦的詩句曾激勵19世紀初意大利的愛國志士為祖國的統(tǒng)一而英勇奮斗。
但丁一直熱衷于政治活動,尤其是晚年被教皇馮尼法西八世放逐之后,他在浪跡四處的生活中,通過廣泛地接觸社會現(xiàn)實,逐步對意大利社會動亂的原因有了深刻的認識,并且形成了主張政教分離和以中央實權(quán)來統(tǒng)一意大利的政治觀。但丁在《致意大利各王公和人民書》及《帝制論》兩篇著名論文中對此作過深刻的闡述。而本詩則可視為詩人上述政治主張的藝術(shù)表現(xiàn)。詩的開首便對意大利混亂不堪的悲慘情景發(fā)出由衷的哀嘆,接著,詩人分析了造成社會動亂的政治原因;教會對世俗政權(quán)的干預、羅馬帝國皇帝們的軟弱無能以及各城邦之間和城邦內(nèi)部的自相殘殺。為此,詩人首先向教皇發(fā)出呼吁,要他們把一切世俗的權(quán)力歸還羅馬皇帝,“讓愷撒坐在鞍上”,然后,詩人又對意大利內(nèi)部無休止的黨派之爭提出尖銳批評,把那些熱衷于黨派斗爭的人稱為“暴君”,“再生的馬塞阿斯”,詩人還要求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真正行使起對意大利各城邦的統(tǒng)治權(quán),以改變當前分崩離析的局面。但丁的這些政治主張,在當時是符合民族利益和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在很大程度上也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因而是進步的。它為意大利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民族的振興指明了道路,所以后人一直把這段詩當作意大利民族統(tǒng)一的預言而傳誦。
本詩在抒情上既有一唱三嘆的低吟,又有酣暢淋漓的傾瀉,顯示出振聾發(fā)聵的氣勢和激蕩人心的力量,不愧是一首具有鼓動性的政治抒情詩。
(彭少健)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一七四七年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女皇登基日頌·羅蒙諾索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