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的誕生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1,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2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張先·天仙子
完全讀懂名句
1、流景:流年,即似水年華。2、并禽:成對的鳥。
手持酒杯,靜聽《水調》之曲,午間醉意已醒來,但心中的憂愁仍然存在。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時會再回來?傍晚時攬鏡自照,感嘆光陰飛逝,想起錯過的往事,如今也只能從追憶中尋求,令人徒然神傷。
池水漸暗,沙灘上并排一雙鳥兒,月亮從云中穿破,花朵也在月下擺弄身影。層層簾幕將燈光緊緊遮住,此時風大,而人聲剛剛靜止,明日醒來落花應已堆滿路徑。
詞人背景小常識
張先(公元990—1078年),字子野,烏程(今浙江吳興)人。
張先工小令,也擅長慢調,語言工巧,內容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男女之情,以及都市社會景況,晚年退居鄉里,詞作與柳永齊名。據南宋人胡仔所編《苕溪漁隱叢話》引《古今詩話》所記,張先在《行香子》寫下“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名句,從此被人封為“張三中”,張先本人并不贊同,認為應叫其“張三影”更貼切,自認生平最得意力作,即《天仙子》之“云破月來花弄影”、《歸朝歡》之“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以及《剪牡丹》之“柳徑無人,墜風絮無影”,因為以上三闋都有出現“影”字,消息傳開,其后眾人改稱他為“張三影”。
張先一生風流多情,到了85歲高齡還在納妾,蘇軾作《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其中有“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之句,將年老的張先仍喜流連于鶯鶯燕燕、脂粉花叢的形象描繪盡出。宋神宗宰相王安石也曾作過一首《寄張先郎中》,贈予這位高齡老者,起始兩句為“留連山水住多時,年比馮唐未覺衰”。馮唐是漢朝歷經文、景盛世的長壽官員,等到武帝即位,征求賢良知士,馮唐已90多歲高齡還被他人薦舉,《史記》有為其作傳。王安石在此將張先比做馮唐,可見年事已高的張先,身體還是相當健朗。
名句的故事
《天仙子》詞題為“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張先在宋仁宗慶歷元年(公元1041年)擔任過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當時他已52歲;從詞題可知張先寫《天仙子》的當晚,本有一場聚會,他假托生病為由,不愿前往,在家追憶似水年華的往事,此詞正是描寫張先步入晚年,內心產生的彷徨不安。
《天仙子》下片中“云破月來花弄影”,亦是人們耳熟能詳之句,王國維《人間詞話》評說:“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據南宋人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遁齋閑覽》所記,當70多歲的張先來到京城,當時的工部尚書宋祁,顧不得自己官階比張先的都官郎中來得高,即先去登門拜訪張先,命仆人在外喊道:“尚書欲見‘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張先從屏后聽見,立刻回應:“得非‘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耶。”出來相見后,邀請宋祁進入屋內,置上酒菜,兩人相談甚歡。原來這位工部尚書宋祁,在《玉樓春》也寫過一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他與張先這段問候的相識經過,也被傳為一時美談。
歷久彌新說名句
張先《天仙子》中“往事后期空記省”,寫出回憶往事的悵然無奈。唐人詩仙李白,在其樂府詩《前有一樽酒行》寫下:“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淥酒生微波。落花紛紛稍覺多,美人欲醉朱顏酡。青軒桃李能幾何,流光欺人忽蹉跎?????????????????????????????。君起舞,日西夕。當年意氣不肯平,白發如絲嘆何益。”詩人描寫春天歡飲的當下,從暮春紛飛的落花,體會到生命如同花開花謝,不禁涌上歲月催人老的興嘆,回想過去意氣風發的年少,發出多少不平之鳴,轉眼間已是白發斑斑的老人,如今再感嘆也毫無益處了。這首詩與張先《天仙子》都蘊涵一層“臨老傷春”的意味。
現代詩人兼畫家席慕蓉,在她的詩作《疑問》寫道:“我用一生/來思索一個問題/年輕時如羞澀的蓓蕾/無法啟口/等花滿枝椏/卻又別離/而今夜的相見/卻又礙著你我的白發/可笑啊不幸的我/終于要用一生/來思索一個問題”。年輕時的詩人,個性含蓄害羞,不敢對心上人表達心意,總在暗自思索該如何開口,等到分離后的再次見面,兩人都已年老,此時,詩人更不知她還能多說什么。蹉跎了一生歲月,她終究還是“不幸”地要繼續思索著那個從年輕到老的相同疑問,詩人為此感到無比的悲哀。古今文人,面對年少來不及表意的情感,等到往事都已成煙,無法重新來過時,也只能在心中徒留“空記省”的感傷。
上一篇:《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名句鑒賞
下一篇:《天涯夢短, 想忘了、綺疏雕檻》名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