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贊李白的詩“文采奇異,氣勢磅礴,有脫俗之氣”
故居藏書里,有一份李白《梁父吟》的手抄本??。它是用一寸大小楷體的毛筆字,抄錄在16開毛邊紙上的,共7頁??。右上角,有毛澤東用鉛筆畫著讀過兩遍的圈記??。了解情況的人說:這是毛澤東晚年,由于眼疾視力減退,為了讀這首詩,特意讓人用大字抄寫出來的。在另一本70年代出版的大字本《唐詩別裁集》收入的這首詩里,他在“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 “指揮楚漢如旋蓬”兩句旁,用紅鉛筆畫著直線,在函套上也畫著讀過兩遍的大圈。李白的這首詩,是他被唐玄宗召進長安,過了三年布衣翰林的客卿生活,滿懷“濟蒼生”、 “安黎民”的遠大政治抱負未受重視,反被統治階級排擠出長安后所作。
李白是繼屈原之后,又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出身于一個富裕的地主兼商人之家,自幼聰悟穎慧, “十歲通詩書”,被認為“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相如,指司馬相如,西漢辭賦家。)”。他“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并常以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管仲、樂毅、張良、諸葛亮自比,懷有報效祖國、建功立業的遠大政治理想。25歲之后,李白離家漫游四方,歷訪祖國的名山大川,浪跡天涯。唐玄宗時,任太子賓客的賀知章讀過李白的詩文后,非常贊賞,感嘆地說: “子,謫仙人也”,并向玄宗作了推薦, “有詔供奉翰林”。李白本以為這是展示自己宏圖壯志的大好時機,興奮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但此時的唐玄宗一心只想當“太平天子”,追求聲色享樂,早已失去勵精圖治的熱情。他重用奸相宦官,政治腐敗,只是把李白作為一個歌功頌德的御用文人而已。后世在戲曲、繪畫等文藝創作中,廣為流傳的李白醉酒賦詩,高力士脫靴,楊貴妃捧硯等事,雖有某些夸張之處,但史書傳記中確有記載,它充分體現了李白狂放不羈和蔑視權貴的性格。正因為如此,李白為反動統治階級所不容,最終被排擠出京城。
《梁父吟》這首詩寫于他離開長安后。詩中大量引用歷史故事、神話傳說中有為之士遭受的挫折,比擬自己的懷才不遇,控訴權奸當道的黑暗政治。詩人用“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壺多玉女。……”暗示皇帝被小人包圍,使他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但是詩人并不絕望,從全詩一開頭的“長嘯《梁父吟》,何時見陽春”,到最后“《梁父吟》,聲正悲。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風云感會起居釣,大人甈峴當安之”。看得出詩人寄希望于未來,相信有才能的人,只要有機會,一定會實現自己的抱負,不應因受挫折而氣餒。這是李白用世之心的積極方面。這首詩,氣勢磅礴,色彩繽紛,極富浪漫主義的文藝特色。毛澤東喜愛這首詩,早在60年代,他就曾在5頁紅格信紙上。憑記憶手書過這首詩。毛澤東晚年對李白這首政治上失意后的悲憤之作,從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有著更深刻的理解,表露出特殊的傾心。
李白有不少詩諷喻權貴,抒發自己的理想、抱負、不滿和抗爭的思想感情。毛澤東很愛讀這類詩,常有圈畫,《梁父吟》是其中之一。從這些詩里,毛澤東既能得到藝術上的享受,又能加深對詩人的理解,有些還能引起他的共鳴。
不僅如此,李白性格豪放,他的詩歌常常運用非常夸張的浪漫主義手法,表達自己噴薄奔放、一瀉萬里的思緒和心態。毛澤東對這些詩非常欣賞,經常閱讀,反復圈畫,給予極高的評價。
在一本《注釋唐詩三百首》中,李白的《將進酒》標題前,毛澤東畫著一個大圈,標題后連著畫了三個小圈,天頭上批注:“好詩”。這首詩寫道: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千金恣戲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的這首詩雖有人生短促、及時行樂的消極方面,但是氣概豪邁,感情奔放,藝術性很高。詩中“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李白充滿信心的自我道白。全詩開頭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氣勢磅礴地把人帶進一個開闊雄壯的境界,1948年3月,毛澤東從延安東渡黃河,他凝望奔騰咆哮的河水,深情地喃喃吟誦這兩句詩,說: “不能藐視黃河,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這個民族。”《將進酒》這首詩氣概豪邁,感情奔放,藝術性很高,是詩人在封建社會里受壓抑的人生道路上,復雜而矛盾的內心寫照??。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好詩,鼓舞振奮了幾多千古慷慨志士!這是李白詩的魅力和精神力量之所在。
對李白那些強烈追求個性解放,不畏權貴,不崇拜偶像的詩,毛澤東都很欣賞。如《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中的“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對封建社會尊為“圣人”的孔夫子,詩人敢于直呼其名。 《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了詩人蔑視世俗權貴的一身傲骨。《宣州謝胱樓餞別校書叔云》中的“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反映詩人懷才不遇,極端沉重的苦悶心情。讀到這些精彩之處,毛澤東都在句旁畫著著重線。好幾本詩集中,這些詩的標題前都畫著兩三個圈;有的書中,標題前畫圈,標題后還連畫三個小圈。
李白一生的大部分歲月在漫游山水中度過。他用優美動人的藝術筆觸、豐富的情感,寫下一首首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抒情寫景詩,《蜀道難》是其中的杰出之作。這首詩是李白在長安送友人人蜀時所寫。詩的開頭、結尾和中間,三處贊嘆: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詩中用“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緣。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倚掛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胚,稱崖轉石萬壑雷。”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等雄健奔放的語句,夸張的手法,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險峻巍峨的山川,想象力豐富,極富感染力。在一本《注釋唐詩三百首》中,毛澤東在《蜀道難》這首詩的天頭上畫著一個大圈,批道: “此篇有些意思。”50年代在中南海懷仁堂,毛澤東接見出席關于知識分子問題會議的文學藝術界的代表,見到作家杜鵬程,當得知杜鵬程正在寶成鐵路工地體驗生活時,他說:“李白的《蜀道難》就是寫的你們現在工作的那些地方的艱險情景。不過‘蜀道’很快就不‘難’噦!”說罷動情地吟誦起《蜀道難》這一詩篇中的一些片段。寶成鐵路是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以無比的建設熱情所進行的重大工程之一。彼時彼刻,毛澤東吟誦李白的詩句,是在告慰李白,人間已經實現變天塹為通途的巨大變化了!70年代,毛澤東對他身邊的工作人員稱贊道: “《蜀道難》寫得很好,有人從思想方面作各種猜測,以便提高評價,其實不必。不要管那些紛紜聚訟。這首詩主要是藝術性很高,誰能寫得有他那樣淋漓盡致呀,它把人帶進祖國壯麗險峻的山川之中,把人帶進神奇優美的神話世界,讓人們仿佛也到了‘難于上青天’的蜀道上面了。” (楊建業:《在毛主席身邊讀書》)可見毛澤東對詩的評價一向是實事求是,反對任意拔高。《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是李白寫于因永王李璘事件遭貶遇赦之后的一首七言古詩。這時的李白,追求政治出路的幻想已被殘酷的現實擊破,只得寄情于“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人名山游”。這首詩對廬山的奇山、秀水、飛瀑等自然景觀的描繪,被譽為“筆下有仙氣”。毛澤東十分欣賞這首詩。1959年他的兒媳劉思齊生了一場大病。毛澤東自己忍受著愛子毛岸英在朝鮮戰場犧牲的巨大悲痛,多方關懷劉思齊,8月6日寫信引用了李白這首詩中的詩句,鼓勵她說: “娃,你身體是不是好些了?……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連雪山。這是李白的幾句詩。你愁悶時可以看點古典文學,可起消愁破悶的作用。……”毛澤東認為,李白的這幾句詩能開闊人的心胸,并以此慰藉劉思齊感情上的巨創。這說明他對李白詩的藝術感染力和精神力量評價之高。1961年9月,黨中央在廬山開會,毛澤東用他龍飛鳳舞的草書再一次手書了這四句詩,詩后題寫: “李白廬山謠一詩中的四句。登廬山,望長江,書此以贈廬山常委諸同志。毛澤東一九六一年九月十六日”。《上三峽》、《鸚鵡洲》、《鳴皋歌送岑征君》、《夢游天姥吟留別》等詩,毛澤東也都多次圈畫,十分贊賞。
李白有些詩語言明快爽朗,形象生動,感情真切,朗朗上口。如《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汪倫,涇縣桃花潭人,常釀美酒招待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子夜吳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等詩,毛澤東也多次圈畫。這些詩,具有“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的民歌樂府風韻,毛澤東很愛讀。
李白一生大部分的活動是在“安史之亂”前的盛唐時期。“安史之亂”中,他懷著平叛的志愿,參加永王李璘的起兵,任幕僚。李璘失敗后,李白受到牽連,被貶流放夜郎,后遇赦。詩人一生坎坷,政治上始終壯志未酬,郁郁不得志,62歲時,在貧困和漂泊中這位天才詩人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但生活的磨煉和天賦,使李白在詩歌創作上取得輝煌的成就,給后世留下璀璨的詩篇,成為一位不朽的時代歌手。杜甫贊譽他的詩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毛澤東贊揚他的詩“文采奇異,氣勢磅礴,有脫俗之氣。”(毛岸青、邵華: 《回憶爸爸勤奮讀書和練習書法》)
上一篇:毛澤東讀王勃的詩“為文光昌流麗,反映當時封建盛世的社會動態”
下一篇:毛澤東評古典詩詞“李賀詩很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