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律·與朱山人》千家詩賞析
杜甫
錦里先生烏角巾〔一〕,園收芋栗未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二〕。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
〔一〕錦里:錦江附近。烏角巾:一種隱士常戴的黑色頭巾。
〔二〕階除:臺階。馴:馴服。
【點評】詩題一作《南鄰》,約作于唐肅宗上元三年(762)。時杜甫居住在成都浣花草堂,南鄰有朱山人朱希真。詩通過幽靜的環境襯托出朱山人與世無爭的美好品德,山人月夜相送的場景顯示了隱居生活的純樸自然。
上一篇:陸游《七律·秋思》千家詩賞析
下一篇:趙嘏《七律·聞笛》千家詩賞析
中國詩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國詞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學上最獨特而美好的表現形式和文學遺產,詩詞是漢語特有的魅力和功能,這是其它任何語言所沒有和不能的。詩詞之美,止于臻美。品詩文網旨在弘揚中華名族的詩詞文化,傳承我中華文明。
上一篇:陸游《七律·秋思》千家詩賞析
下一篇:趙嘏《七律·聞笛》千家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