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分享,享受快樂
《圣經(jīng)》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猶太教信徒在安息日除了休息,別的一律不可為,這是猶太教的教規(guī)。但是一個酷愛打高爾夫球的長老違反了這個規(guī)定,一個人偷偷在安息日去打高爾夫。上帝為了懲罰他,讓他打出了九個一桿進洞。長老興奮極了,決定再打九個洞。天使不解地問上帝:“您說要懲罰他,為何讓他打出比任何一位世界級高爾夫球手都優(yōu)異的成績呢?”上帝笑著說:“他有這樣優(yōu)異的成績、這么興奮的心情,卻一個字都不能向別人吐露,這不就是對他最好的懲罰嗎?”
有了快樂,卻不能和別人分享,這或許是世界上最郁悶的事吧?有人說,將快樂與人分享,那么你的快樂就會加倍;將痛苦與人分擔,那么你的痛苦就會減少一半。快樂不會隨著分享的人增多而變少,只會隨著分享范圍的擴大而成倍地增加。數(shù)千年前,孟子就曾經(jīng)說過:“獨樂不如眾樂。”小時候父母也一直教導我們,要學會與小朋友分享,但是很多人長大后偏偏忘記了這個道理。他們不僅將自己的喜怒哀樂隱藏得很深,從來不愿讓別人窺探自己的心底,而且將取得的任何成就全都歸功于自己,從來不會感恩,更不會將所取得的成就與他人分享。他們總認為,所有的快樂都要一人獨占,這樣快樂才是屬于自己的,卻忘記了美酒的味道再香醇,若是沒有好友的分享,就會變成一人喝悶酒,毫無樂趣可言。
與人分享是智慧,更是一種境界。只有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才會看淡得失,跳出個人利益的禁錮。將成功的經(jīng)驗與人分享,會讓更多的人成功;將新的方法與人分享,會讓問題更快得到解決;將新銳的思想與人分享,會帶動更多的人進步。在與人分享的同時,你的經(jīng)驗、方法和思想也會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升華,而且會為自己贏得良好的口碑,建立良好的人緣,何樂而不為呢?
韓新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從業(yè)十幾年來,一直勤勤懇懇,恪盡職守,在領導和同事的眼中人緣都還挺不錯。有一年,領導讓他去參加一個全國的新聞工作會議,在會上,他被選拔跟進一項當時轟動全國的新聞報告工作,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得到了一大筆獎金和許多榮譽。
回到單位后,他漸漸覺得人們對他的態(tài)度變了:領導不再將有價值的新聞線索交給他,讓他去報道;同事們似乎也在排擠他,有合作項目時往往將他排除在外,不愿意與他一組。韓新心中納悶,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他認為這是因為他取得了成績,所以人們嫉妒他。于是在一次和領導大吵一架后,他憤然辭職,最后改行做了一名圖書編輯。
其實韓新錯就錯在不懂得與人分享他的成就和快樂。他獲獎的消息早就傳到了單位,但是在領獎臺上,他侃侃而談自己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對于領導的栽培和扶持則只字不提,這當然令領導寒心;回到單位后,他也沒有對領導有絲毫表示謝意的舉動,得到的獎金也沒有拿出一分來感謝那些他不在的時候為他分擔工作的同事,甚至有新人向他取經(jīng)時,他也三緘其口,生怕別人超過他、取代他。他貪婪地將一切成績歸于自己,卻不懂得與人分享他的經(jīng)驗和成果,更不懂得感謝那些在工作中幫助過他的人,這樣,當然就使別人離他越來越遠,最終導致他無奈地離開自己深愛的新聞行業(yè)。
在生活中,像韓新這樣不懂分享的人不在少數(shù),他們唯恐和別人分享,自己得到或擁有的就減少了。其實這種觀點最是淺薄和無知,你把一個蘋果和其余五人分享,你不過少了蘋果的六分之五,但是你因此可以得到五種其他不同的水果。退一步講,就算別人一樣東西也不能回饋于你,你至少得到了五個朋友,而在今后的生活和事業(yè)中,這五人很可能會幫上你的大忙,你也會因此獲得比蘋果大得多的回報。
并且,分享不僅能讓自己快樂,也能讓他人感受快樂,這才是分享真正的魅力所在,也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分享可以使我們的心情更舒暢,也可以令我們的心胸更開闊;分享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多的機遇和回報,也會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所以,與其一個人“偷著樂”,不如讓大家分享你的快樂,只有分享,才能讓原本渺小的自己更加偉大。
上一篇:不要把孩子當成實現(xiàn)自己未完成理想的工具
下一篇:與其強制和命令,不如正面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