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了解,了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氣質類型
一般而言,女孩和男孩的表現不盡相同,不過他們的行為本身都并非“不正常”或者“不乖”,孩子的行為是由他本身的氣質決定的。氣質是孩子的心理行為表現,也就是他在日常生活中對不同情形的行為反應方式,類似于一些父母理解的“性格”“脾氣”。當然,氣質是與生俱來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且在其成長過程中慢慢呈現。比如,有的孩子特別喜歡哭,有的孩子生活規律性較差等,這些孩子都表現出了各自的氣質特點。下面這位媽媽就深有體會。
家里兩個孩子,女兒小佳喜歡安安靜靜地躺著,很少哭鬧,甚至連打防疫針的時候都不哭,只是睜著大眼睛到處看,別人都說這個孩子“乖”,我這個當媽媽的也覺得省心。不過在她上幼兒園后,話還是很少,不喜歡笑,不愛和其他孩子玩,只是喜歡安靜地坐著。
兒子讓我非常頭疼,他從小就喜歡哭,每次給他喂奶或把尿,他又哭又鬧,讓我費很大的勁。會走路之后他總喜歡到處亂竄,經常打壞家里的東西。現在剛上幼兒園兩個月,就因為上課總調皮、跟小朋友打架而被老師批評了好幾次。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和愿望,因此父母需要通過對孩子的觀察來了解其氣質類型、性格特點等。比如,孩子哭起來是不是不容易哄?孩子對事物的反應速度怎么樣?孩子的注意力能集中多久?孩子對陌生的人和事物有什么樣的表現?假如孩子跌倒了、碰傷了會怎么表現?孩子的吃飯和睡眠是否有規律?
在過去,許多父母很少會了解孩子的氣質,不過目前的研究已深入到對半歲內的孩子進行氣質分類。以前的心理學強調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現在則比較注重互動關系中雙方的作用,特別是注意到過去很長時間忽視孩子在互動關系中的主體性,在孩子氣質中應強調“雙向原則”。父母有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方法,相反,孩子的反應又決定著父母采取的方式。
就好像孩子沒有辦法挑選自己的父母一樣,父母也沒有辦法挑選自己的孩子,因此不論孩子是膽汁質、抑郁質,還是黏液質,父母都要學會真心地接受他們。而在這個接受的過程中,父母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包括孩子的身高、體重、胸圍、頭圍等生理特征,包括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是活潑還是文靜,是敏感還是遲鈍等性格和心理特征的了解。父母在了解孩子氣質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孩子的氣質沒有好壞之分
任何類型的氣質都有積極的一面,同時也有消極的一面。比如膽汁質的孩子,活潑好動,不過卻容易發脾氣,缺少忍耐力;多血質的孩子活潑、親切,不過可能輕率、沖動;黏液質的孩子很安靜、穩重,不過可能稍微有點遲鈍;抑郁質的孩子感情穩定,不過表現得羞怯、孤僻。
2.氣質不能決定孩子的未來之路
許多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氣質感到苦惱,不過心理學家認為,氣質并沒有好壞之分。不管孩子身上是什么樣的氣質,都會有積極的一面。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氣質的積極一面,促使其慢慢淡化消極的一面。只要引導得當,孩子的氣質是可以得到最佳發揮的。
3.孩子的氣質在后天是可以改變的
孩子出生之后,就會有明顯的氣質特征,不過具有典型氣質特征的孩子是很少的。大部分的孩子是以基本上屬于某種氣質為主,而同時又具備其他氣質類型的某些特點。盡管氣質具有穩定性,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在父母后天的教育下,孩子的氣質是可以改變的。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區別自己孩子屬于哪種氣質類型,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引導,以更好地塑造孩子。
心理啟示
實際上氣質是沒有好壞、優劣之分的,發現自己孩子的獨特氣質,真心接受孩子的氣質,并針對孩子的氣質予以相應的教育,而不在氣質上把自己孩子與他人進行盲目攀比,這是父母需要重視的問題。
上一篇:牢騷滿腹,如何感受幸福
下一篇:用心堅守,責任與信仰讓你散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