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慌不忙,從容鎮定做事
無論面對任何事情,鎮定自若,從容不迫的人,人們會給予他更大的尊敬和敬畏。越是面臨大的抉擇,越應當舉重若輕,從容鎮定。越想成就大業的人,越應當讓自己擁有這樣的修養、風度,讓自己更加自信更瀟灑的同時才華得到更好的發揮,也就愈加能夠接近成功。
古今中外的許多成功人士都具有從容不迫、指揮若定的氣度和雅量,這使得他們得以屢屢化險為夷,他們鎮靜自若的功夫往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眾所周知,魏晉是最講究從容風度的時代,晉代歷史上因淝水之戰一舉成名的宰相謝安就是一個典型的風度從容的人。在這場戰爭中還有一件趣事:
在淝水之戰的決戰時刻,大家都在緊張的等待著戰爭的結果,要知道這場戰爭決定著整個國家的興亡,決定著東晉是否就此覆滅,同時也決定著當時無數貴族的家族命運,可以說,所有人都在緊張地關注著這場戰爭的結果,恨不能以身代替眾將領打贏這場仗。當時的宰相謝安,卻沒有坐臥不寧,而是視若無其事地與他人下棋。其間,他侄子的捷報送到了,謝安看完信,默然無語,徐步走回棋局,若無其事地繼續下棋。直到旁邊的人心癢難耐,緊張不安地問他戰局如何,他才輕描淡寫地回答道“小孩子們打了勝仗”,這才是一代名相的風范。想那些一旦知道自己取得了一些成就,就激動不已,無心做任何事情的人,怎么能夠成就大事業呢?
當然這件事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結尾,雖然謝安表面上不動聲色,但是在回家時,木屐上的屐齒絆在了門檻上,可見他內心并不如表面上表現出來的一樣平靜。這也就是他可愛的地方,因為名相也是一個人,并不是神圣。只是他的地位,風度要求他從容不迫,冷靜自持。
由此可見,一個人想要成功,就必須有某種大家風范,從容不迫無疑是其中的一種。想一想,一個隨時把自己的喜怒放在臉上,有一點小成績就洋洋自得,到處炫耀的人,人們怎么會把事情放心的交給他?在成就中容易得意忘形的人,在挫折中更容易頹喪,一蹶不振。一個在關鍵時刻不能鎮定自若的人,肯定會在壓力,緊張下節節敗退。
古人崇拜的俠士,是擁有“神勇”的人,是像荊軻一樣面對威脅、面對緊張氣氛面不改色的大人物,非有過人的勇武才可以。這樣的“神勇”不同于“逞勇斗狠”的“勇”,“勇武”的人受不得侮辱,一言不合,拔劍而起,面色青赤;而“神勇”的人,永遠不動聲色,被激不怒,寵辱不驚,平時看不出如何,關鍵時刻卻能夠憑著自己的意志,憑著那份從容冷靜取勝。
“從容”是被人們崇拜的一種風度,也可以說是中國人衡量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標準之一,已經成為人們觀念中根深蒂固的一種態度。人們會根據一個人在關鍵時刻的態度、表現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信任,值得托付,值得追隨,是否能夠成就大業。如果你在關鍵時刻緊張,就會讓人們感覺你沒什么大出息,見不得世面,入不得大場合,同時你也就失去了成事的機遇。
再者,如果你真的臨場緊張,就算早已準備好的事也會出現很多差錯,何況,關鍵時刻,情況并不可能完全如你所預料,總會出現一點點偏差,如果沒有一點隨機應變的智慧,沒有一點從容的風度,你真的就可能把事情搞砸,使自己陷于非常狼狽的狀況中。不僅如此,事情的局面也會因為你個人的緊張而發生改變,也許會無法收拾,讓人們對你從此失去信心。
人們需要的是在“行動的高溫”里,仍能保持從容不迫氣度的成功領導者,這種“高溫”包括猛烈的批評、巨大的爭議、超常的壓力,也包括變革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做到從容不迫,不只是一種勇氣,也是一項技巧,更是一種氣質。只有擁有這樣素質,這樣風度的人,才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意外從容應對,游刃有余,才能帶好一個團隊,也才能達到人生的頂峰。
我們在平時就要鍛煉自己從容不迫,鎮定自若的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出最高水平,越是緊張的時刻,就越有急智。
上一篇:不必刻意隱藏,做最真實的自己
下一篇:不管何時,努力總是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