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刻意隱藏,做最真實的自己
現今社會,各行各業競爭激烈,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益復雜,為了事業、為了前途,在領導、同事、朋友面前,有些人為了求平安,丟失了真實的自己,并美其名曰適應時代潮流。而事實上,長時間的偽裝只會讓自己身心俱疲。不可否認,那些能追求真實自我的人往往生活、工作得更快樂、舒心。
陶淵明之所以歸隱田園,就是因為他不愿偽裝自己,屈尊與慳吝之輩同流合污,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也是一種寫照。然而,歷史上也不乏那些以為偽裝就能保全自己而最終玩火自焚的人。
當然,現實生活中,人們偶爾戴著面具與人交往,有時候并不一定是惡意的,或者是自私的,某些時候是為了顧全大局,或者為了求得夾縫中生存,或者為了所謂的面子,但無論哪種目的的偽裝,都是對最本真的自我的一種掩飾,都是一種身心的折磨,可以說,那些長久偽裝的人,必當是身心俱疲的。生活中,許多人深感活著真不容易,大抵也就是這個原因。雖然不會有丟掉性命的危險,也不用擔心會留下千古罵名,但一個不會做自己的人,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嗎?在碰到挫折時,能義無反顧地往前走嗎?這樣的人,不僅會讓人覺得沒有原則,而且不會得到朋友、同事、領導的信任。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大人們教育孩子:“不要太有自我,要對什么人都好。”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學會把自己包裝起來。但這樣做真的會有好處嗎?
我們再來看一個好學生的日記:
聰明、聽話、成績超棒、老師們都喜歡我……從小,我就是聽著周圍人這樣的贊揚長大的。周圍的同學都很羨慕我,可又有多少人知道,我更羨慕他們。我知道自己并沒有他們說的那么好,只是我不得不總是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有時候,我多想做個無憂無慮的人,和其他同學一樣瘋玩一陣,直到大汗淋漓才停下來休息。小學里,下午第二節課后有長達半小時的課間,教室里只能留下值日生,其他人都在操場上活動。老師不允許我們劇烈運動,回教室若看到誰面紅耳赤、氣喘吁吁,便讓他們站在門口,直到恢復平靜才能進教室。盡管如此,同學們依舊先瘋玩20分鐘,剩下10分鐘休息。而我,每次捧一本書坐在一邊,卻看不進什么東西。其實我也想和他們一起玩,但是我害怕。我害怕同學們說“好同學也不過如此,只會在老師面前裝乖”,我害怕老師說“一點好學生的樣子也沒有”。每次聽著老師的表揚、同學們的羨慕或不屑之詞,我只有一陣苦笑。
有時,我也想放下那些做不完的作業,好好在周末休息,不往返于各種提優班之間。從小學三年級起,媽媽就問我是否要去上英語提優班。我真的不想去,其實我的英語學習才剛剛開始,我可不想基礎還未扎穩就拼命跑。但是,我“很高興”地答應了,媽媽也很高興地為我報了名。于是,我越來越多的時間花在上課和寫作業之間。縱然心中很無奈,但我知道我沒有拒絕的權利。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迎接,這樣起碼媽媽是開心的。
有時,我也想放下顧慮,輕輕松松地學習,無論成績如何,不受其他人的過度關注。每次考試,我都會盡心盡力,我的成績與名次受很多人的關注。我不敢有稍稍的懈怠,不敢讓自己的成績下滑。每次我考試成績都很好,父母也很高興,我看上去也很高興,可只有我自己知道內心的苦澀。
可能這是很多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們的內心的聲音,在榮譽的光環的照耀下,他們不得不變成父母、老師眼中的乖孩子,但他們內心的苦澀與害怕失敗的心情,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也許,他們失去的是一個孩子真正的快樂。
誠然,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毫無限制地做真實的自我,畢竟,人們常說,做人不能太單純,應該懂得適度偽裝自己。同樣,不懂做人“心機”的人不僅沒有內涵,還沒有成功的欲望,只能是明里吃虧、暗里受氣、一輩子翻不了身。但為了讓自己的心靈釋壓,讓自己快樂,你不妨放下偽裝,做回真實的自己,你會發現,原來,遠離束縛的你也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上一篇:“情緒晴雨表”,看情緒周期變化
下一篇:不慌不忙,從容鎮定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