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只有家長參與的學校教育才是完備健康的教育”?
家校合作的基礎是家校之間坦率而真誠的交流,學校和家庭之間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訴對方,因此交流勢在必行。教師可以把學校的教育計劃、教育目標、教育方法和日常活動告訴家長,讓家長對學校教育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家長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背景、經濟、生活情況告訴老師,以便老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學校鼓勵家長對學校提出要求,把家長所了解的情況、關心的問題和心中的想法告訴學校,學校也不斷地通過交流等渠道對家庭教育的模式和過程進行指導,雙方在互動中獲益,在交流中發展。在當今時代,家長是否有效地配合,直接決定著學校教育的效果。缺乏家長參與的學校教育是沒有針對性和個性的教育,因而也就不是完備健康的教育。
(1)學校教育需要接受家長的監督
參與學校教育是家長的權利和義務。家長是孩子的監護人,有權利和義務讓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他們希望知道學校是怎樣教育他們的子女的,希望了解學校的政策和計劃,子女受教育的權利是否受到侵犯,在學校是否被體罰了,等等。家長對學校進行的這些外部的監督和督促可以使學校更好地規范自己的行為。江蘇省昆山市某學校的附屬幼兒園,家長們為了更好地使子女健康成長,要求學校每星期讓家長到學校與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動,家長還成立家長委員會,定期到學校辦公,參與教育過程,督查校方的教育教學工作,了解孩子的三餐營養搭配,活動和上課時間的安排,孩子上學和放學的校車問題,以及安全問題和生活問題,等等。
(2)學校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學校教育的宗旨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到學校就是讀書,升重點高中,考重點大學,其他的概不參與。其實,學校教育不僅要讓孩子讀好書,更要讓孩子做好人。做好人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形成合力。學生缺一節課可以補回來,但思想上有一個盲區,恐怕要糾正過來不太容易。因此,學校的課程和活動都需要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做家長的不合作,限制孩子參加學校的活動,或沒有重要事情也讓孩子缺席的話,這就影響到學校對課程的實施,從而影響了孩子學習的機會。某中學要舉行歌詠比賽。初三年級的一位女生,各方面條件都符合主持人的要求。為此,學校專門聘請了一位電視臺節目主持人為她輔導、包裝,可臨近比賽時被她的父親知道了,家長擔心會影響學習,極力反對,到比賽時還是缺席了。家長的這種不合作的態度和不負責任的行為,給這位學生造成很大的傷害,讓她在同學面前沒有面子,更失去了誠信。事實上許多學校活動都需要家長的支持和配合,這種支持可能是精神上的,可能是物質上的,也有可能是責任上的支持和配合。學校只有得到家長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各項工作才能夠順利開展。
上一篇:如何正確認識孩子?
下一篇:如何矯正孩子的“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