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擺脫父母的管束
心理學(xué)研究認(rèn)為,進入逆反期的孩子獨立活動的愿望變得越來越強烈,他們覺得自己已經(jīng)不是小孩子。他們的心理會呈現(xiàn)矛盾的地方:一方面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這個時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經(jīng)驗,不恰當(dāng)?shù)乩斫庾宰穑瑫娏乙髣e人把他們看作成人。
假如這時父母還把他們當(dāng)成小孩子來看待,對其進行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嘮叨、啰唆,那孩子就會感到厭煩,感覺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從而萌發(fā)出對立的情緒。假如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其“逆反心理”會更強烈,這時父母要巧妙運用“飛鏢效應(yīng)”。
孩子今年15歲了,最近總是喜歡和父母頂嘴,明明無理還要爭辯。平時讓她干什么事情,總要等大人發(fā)了脾氣才會行動。而且,最常掛在她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要你管我?”
孩子平時不愿意跟父母交流溝通,處處與父母對立,不是頻繁地發(fā)脾氣、與父母爭吵,就是亂扔衣服、不寫作業(yè),有時還會逃學(xué)、夜不歸宿。父母沒說兩句話,孩子就會摔門而去,或者說:“得了,得了,我什么都懂,一天到晚數(shù)落什么,我不需要你們管!”在學(xué)校與同學(xué)關(guān)系也不和睦,說話總是尖酸刻薄。老師教育她,嘴皮都說破了,她依然不動聲色。父母為此都愁死了,不知道該怎么辦。
許多父母經(jīng)常抱怨孩子越來越不聽話,整天不想回家,不愿意與父母說心里話,做事比較任性。而孩子卻說,父母一天到晚嘮嘮叨叨,規(guī)定這不許、那不準(zhǔn),真是討厭。顯然,父母與子女無法溝通。
小貼士
1.對孩子別過分溺愛
父母應(yīng)該意識到,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實際上是害了他。父母應(yīng)對孩子既愛護又嚴(yán)格要求,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能無原則地遷就。假如孩子的第一次企圖得逞,之后就會習(xí)慣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到時候父母想管教亦是無能為力。當(dāng)孩子生氣時,父母要避免大聲斥責(zé)。這時可以讓孩子做一些能吸引他的事情,穩(wěn)定其情緒,轉(zhuǎn)移其注意力。等到孩子情緒穩(wěn)定之后,再耐心地教育他。
2.多給孩子留思考時間
父母不能因為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罵就罵,覺得這好像是很正常的。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恰恰錯了,效果會適得其反。父母可以換個角度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場,教育孩子,處理突發(fā)事件。父母應(yīng)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畢竟孩子一時半會兒想不通,需要留給他們一些思考的時間。
3.父母首先要冷靜
孩子頂嘴,父母即便再生氣也要保持冷靜,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能一看到孩子頂嘴就火冒三丈,甚至對孩子拳腳相加。這樣做不僅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雙方的情緒更加對立,孩子會更加不服氣,父母會更生氣,這樣只會激化矛盾,不利于任何事情的解決。
通常孩子不太懂得控制自己,當(dāng)他對父母的管教不服氣時,他可能會情緒比較激動,可能會沖父母發(fā)脾氣,可能會有過激的言語和行為,這時父母千萬不要跟著孩子一起著急,要想辦法控制孩子的情緒,可以先把事情暫時放一放。
4.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當(dāng)孩子有了逆反的苗頭時,父母要與孩子進行一次親切的聊天,明確告訴他逆反是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父母、老師、同學(xué)都不喜歡,會影響自己的人際交往。長時間逆反下去,孩子會變得蠻橫無理,胡作非為,不利于自己身心和諧正常發(fā)展。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對孩子的逆反,做父母的有多擔(dān)心和顧慮,讓他感受到他的逆反給身邊的人造成的感情負擔(dān)。
5.父母要保持一致的思想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要保持一致的思想。不能父親這樣說,母親又那樣說;父親在嚴(yán)厲地教育孩子,母親卻在一邊護短。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可以先商量一下策略,口徑一致后,再與孩子進行交流。
6.批評孩子要講究方法
不講方法、不分場合地批評孩子,孩子犯了一個錯誤就把他過去的種種錯誤全都翻出來,隨意地貶低和挖苦孩子,教育孩子時連同他的人格一起做出批判,這些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也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
要減少孩子的對立情緒,父母不能濫用批判,批評孩子前先要弄清事情的原委,分清場合,更不要貶低孩子的人格,批評孩子時要考慮孩子的感受。而且,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對孩子要多些表揚少些責(zé)怪,經(jīng)常想想孩子的長處,關(guān)注孩子的點滴進步,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這樣一來,孩子平時受到的表揚和鼓勵多了,犯錯誤時也容易接受父母的批評。
7.減少孩子的抵觸心理
有的父母出于對孩子的關(guān)心,一心一意想讓孩子在自己的庇護下長大成人,而孩子開始有強烈的獨立自主要求,對父母強壓給他的想法和觀念十分不滿,從而引起逆反,容易與父母產(chǎn)生沖突。對于孩子的合理意見,父母要尊重,不要對孩子發(fā)號施令,以免讓孩子產(chǎn)生抵觸心理,對孩子盡可能地用商量的口吻“我認(rèn)為”“我希望”,以此改善孩子與父母的關(guān)系,減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8.留心聽孩子說話
父母要善于營造聆聽氣氛,讓家里時時刻刻都有一種“聆聽的氣氛”。這樣孩子一旦遇到重要事情,就會來找父母商量。父母需要抽出時間陪伴孩子,例如利用共聚晚餐的機會,留心聽孩子說話,讓孩子覺得自己備受重視。父母需要做的是顧問、朋友,而不是長者,只是細心傾聽、協(xié)助抉擇,而不插手干預(yù)。
上一篇:浪費時間是虛度,利用時間是生活
下一篇:渴望脫離父母,喜歡獨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