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勸國君愛民
晏子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相國,相當于現在國務院總理的職務。作為國王的主要助手,晏子節儉樸素,關心人民疾苦,敢于當面批評國王的錯誤。
他學識豐富,思維敏捷,心地善良,愛國愛民,人們都很尊敬他。他在維護祖國尊嚴、關心人民疾苦、促進社會文明等多方面值得后人贊頌。
晏子,他個子矮,楚王看不起他,讓他從小門進楚城,他說到狗國才開狗洞,看門人只好開大門迎接他。楚王在宴請時綁來齊人出身的罪犯來羞辱晏子,晏子說出了橘生淮南為桔,移到淮北變成酸枳的名言,狠狠地回擊了楚王,諷刺齊國人好而楚國社會風氣不好,巧妙地維護了齊國尊嚴,楚王不得不刮目相看。
在齊國,晏子也時時處處為人民利益著想,勸齊國國王齊景公關心人民的疾苦。
有一年冬天,大雪下了三天三夜,天氣冷極了。齊景公披著白狐貍皮斗篷,坐在宮殿里觀賞雪景,還派人去叫晏子也來賞雪。不一會兒,晏子來了,齊景公讓他坐在一旁,說:“沒什么事吧,您難得有閑空,今天就和我一起賞雪吧!”
晏子沒答話。過了一會兒,齊景公沒話找話地說:“真奇怪,一連下了三天大雪,可是一丁點兒也覺不出冷來。”
“天氣真的不冷嗎?”晏子追問了一句。
齊景公也覺得自己的話說得不對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晏子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在自己吃飽的時候,惦記著別人在挨餓;自己穿暖的時候,不忘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享樂,要想著勞苦的百姓。現在,您把這些全忘了。”
齊景公聽著,臉不覺紅了,忙說:“您說得對,我明白了。”說完,齊景公下令,從倉庫里取一些衣服和糧食,發放給窮人。
齊景公特別喜歡養鳥。有一次,他得到一只非常美麗的小鳥,派一個叫燭鄒的人特意給他養這只鳥。可是,過了幾天,那只鳥飛走了。
齊景公氣得直跺腳,大聲喊道:“燭鄒,我要殺了你!”站在一旁的晏子說:“是不是先讓我宣布燭鄒的罪狀,然后再殺也不遲。”齊景公說:“可以。”
這時候,武士們把燭鄒綁來了,晏子繃著臉,嚴厲地對他說:“燭鄒,你犯了死罪,罪過有三條:一、大王叫你養鳥,你不留心讓鳥飛走了;第二條你使國君為一只心愛的鳥要動手殺人了;還有這件事讓別人知道了,都會認為我們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百姓的生命,從而看不起齊國,這是第三條。所以國君要殺死你!”
說到這兒,晏子回過頭來對景公說:“請您動手吧!”
齊王明白晏子是在責備自己,他干咳了兩聲,說:“算了,算了,把他放了吧!”
接著,齊王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說道:“若不是您及時開導,我險些犯了大錯呀!”
過了些日子,春暖花開,齊景公親自到山上捉鳥。他看見一只漂亮的鳥,剛要射箭,忽然傳來一陣砍柴聲,把鳥驚飛了。
齊景公的壞脾氣又上來了,立刻喊到:“把那個砍柴的抓起來,帶回去找收拾他!”
這時,一個隨從跑過來告訴齊王:“那邊有一個鳥窩,里面有響聲。”
齊王走過去一看,鳥窩里有一只剛出生不會飛的小鳥,毛茸茸的,張著小嘴不停地望著生人叫,齊王覺得小鳥怪可憐的,就把它送回窩里了。
等齊王回宮,讓晏子碰見了,晏子問:“大王今天捉了幾只鳥?”“咳,費了老大勁,捉到一只小鳥,我看它不會飛怪可憐的,就又放回窩里去了。”
晏子聽完,轉身向北拜了幾拜,然后高聲說:“我們大王今天做了圣人做的事啊!”
齊景公不以為然地說:“您說到哪去了。我抓了小鳥,看它小放了它,這跟圣人有什么關系呢?”
晏子說:“這件事雖小,可我看得出,您對鳥獸都有仁愛之心,我想,今后您一定會更加關心百姓,所以,我說您是做了一件圣人做的事啊!”
齊景公聽了這話,想起押回來的那位砍柴人,忙說:“快放了那個砍柴人吧,我要做一個好國君。”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齊景公心愛的小狗死了。他十分傷心,打算做一付上等的棺木厚葬愛犬,還決定讓大臣們給狗舉行隆重的葬禮。
晏子阻攔他。齊王不耐煩地說:“這么件小事,您就不必管了。這是我想出來的辦法,給大家取笑,耍著玩的。”
晏子鄭重其事地說:“大王,您錯了。現在有多少百姓凍死、餓死,死后無人埋葬,您不去管,反倒有心思和周圍的人取樂。這明擺著是輕視百姓,只顧自己嗎?百姓聽了這件事,必定不擁護您做國君,各國諸侯聽說了,必定看不起齊國。內有不滿的百姓,外被諸侯小看,再加上大臣們跟你學開心取樂,齊國危亡不遠了,這難道是小事嗎?”
齊景公嚇得出了一身冷汗,說:“對呀!多虧您提醒了我。狗還是送廚房,燉了吃肉吧!”
晏子就是這樣聰明機智,勸君愛民。百姓、大臣、諸侯、君王都敬重他的人品、才華。有一本叫《晏子春秋》的書,專門記錄了晏子的一些動人故事,其中有許多至今還在人民當中流傳著。
蹶由不畏以血涂鼓
蹶由是春秋時吳國國君的弟弟,他是一個以國事為重、臨危不懼的人。那時,天下混亂,戰禍連年。楚國又派兵伐吳了。吳國國小力薄,怎能對付得了強大的楚國呢!吳王苦苦地思索著。
最后,吳王想出一個退兵之計:派弟弟蹶由去犒勞楚軍。吳王想:這樣,也許會幸免!于是,趕著大批大批的牛羊,擔著大壇大壇的酒,送往楚營。
哪知,楚靈王并沒有被感動,反而不顧“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信義,把蹶由捆了起來,想殺死他,并以血涂鼓。
楚靈王洋洋自得地取笑蹶由,說:“先生來時可問卜過?此次使楚是否吉利?”
蹶由正色道:“吉利得很!卜兆說能預知未來!”
楚靈王笑著說:“先生可知自己未來如何?”
蹶由坦然答道:“知道!大王不是想殺了我,以血涂鼓嗎!”
楚王大笑道:“先生既知,何以言之大吉?”
蹶由從容笑道:“大王想,此次出使楚國,如果大王能以禮相待,那我們的國家必然會放松警惕,松懈斗志,這豈不是亡國的征兆嗎?今大王要殺我,以血涂鼓,這樣的奇恥大辱,難道我們的國家會置之不理嗎?必然會重修軍隊,加緊操練,戒備邊防。這樣,或許幸免于亡。故不殺我,對我個人來說是福,而對我們國家來說則是禍;殺了我,對我個人來說是禍,而對我們國家來說則是福。難道預卜大吉不對嗎!此次使楚,我早已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請大王殺了我吧!”說完凜然而立。
楚王聽了蹶由一席話,反倒不敢殺他了。
蹶由臨危不懼,力駁楚王,維護國家的尊嚴,可謂大智大勇啊!
上一篇:戚繼光驅逐倭寇
下一篇:曹雪芹和《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