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儀科學有建樹
王貞儀,字德卿,江寧人,是清代女數學家,著有《西洋籌算增刪》一卷、《重訂策算證訛》一卷、《象數窺余》四卷、《術算簡存》五卷、《籌算易知》一卷。
王貞儀是清代女科學家,成長于書香門第,自幼博覽群書,興趣廣泛。她曾發誓“足行萬里書萬卷,嘗擬雄心勝丈夫”。只因生不逢時,壯志難酬。但她還是決心做一番事業,與自視清高的偉丈夫們比個高低。
王貞儀的祖父較開明,不因為她是女子而放棄教育,九歲起就讓人教她寫詩作文。王貞儀聰穎好學,讀書既專且博。同時,她生活在政治上屢遭挫折而中落的家庭,對世俗人情十分敏感,成熟較早,對社會現實有獨特的思考和認識。
她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愛天文歷算學,由于勤奮刻苦,很快就掌握了許多這方面的學問,興趣也越發濃郁。長期以來,她就十分關注月食這一自然現象,想通過自己的科學研究,在理論上正確闡述它。為了這個課題,她進行了多次反復試驗。當時科研條件十分簡陋,她因陋就簡,每到望日的晚上,她就在涼亭的正中放一圓桌當地球,在亭中的梁上用繩垂系一盞水晶燈當太陽,在桌旁放個大圓鏡當月亮.讓三件物體多次挪動、轉移、變換三者之間的方位和距離。自己坐在一旁仔細觀察思考,通過多次反復試驗,終于對月食有了正確的認識。寫出了著名的《月食解》。
王貞儀對科學的熱愛,不僅表現在天文歷算等方面,她還對氣象學頗有研究。每當夜闌人靜,她獨自一個人便仰天觀象,考察云霞的流動變幻,觀測水分的干濕潮潤,對天氣的變化做預測,幾次重要的預測,都準確無誤。由此可見她在氣象方面的修養也已達到了相當的程度。所有這些都是她勇于探索和實踐的結果。
王貞儀在數學方面特別是對勾股三角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釋,在《勾股三角解》中反復解釋了勾股弦的緣起和三者的關系及計算方法。她承受家學,懂醫理,且能切脈治方。她痛斥庸醫誤人,提出了察脈、視人、因時、論方、相地的醫道五訣,并提出了“升者降焉,陷者升焉,虛熱者涼補焉,大熱者寒化焉,風者散焉,燥者潤焉,蓄者破焉,滑者澀焉”等辯證療法。王貞儀還精于繪畫,曾為人作白桃花圖。
王貞儀性格直爽,從不掩飾自己的觀點而取悅于人。女友許燕珍夫人將自己的詩作寄給她,且自鳴得意。王貞儀讀后毫不客氣地批評其詩“調高而意率,才大而體浮,律整而氣虛,功有余而力不足”。女友白夫人為別人的詩文集向她求序,王貞儀斷然拒絕。女友方覺如夫人信佛,打算刊印一部裝幀精美的《心經》,請她作序,她不僅坦率拒絕,并痛責方夫人肯花七八千兩銀子去修廟布施,卻不肯救濟災民和窮苦親友的偽善行為。
為治學她充分利用一切時間。隨父親游歷大江南北時,她每到一處,都細心觀察,從不走馬觀花。她認為人生有學不盡的知識,要珍惜一分一秒的時間。她還對“男尊女卑”的封建觀念憤憤不千,認為女子并不亞于男子。事實證明,王貞儀在天文和氣象學方面的貢獻和學識,是許多須眉所不可企及的。
◆王貞儀堪稱是中華民族科學發展史上女科學家的代表人物,她博覽群書,鍥而不舍,她的精神影響了很多人。
上一篇:王冕學畫
下一篇:王錫闡屋頂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