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禮泉縣·李勣墓》陜西名勝簡介
在禮泉縣煙霞鄉煙霞新村。李勣墓是唐初大將、瓦崗軍東海郡公、唐右武侯大將軍、曹國公英國公徐世勣的葬地。
徐世勣,字懋功,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單名勣。本姓徐,賜姓李,故稱李勣。他是曹州離狐(今山東東明東南)人,家有萬貫家產,初從翟讓起義,輸家產助義軍,參加了瓦崗軍,因功封東海郡公。瓦崗軍失敗后,降了唐,任唐的右武大將軍,封爵曹國公。據有原瓦崗軍所占十郡之地。后被竇建德打敗,到長安,從李世民鎮壓竇建德、劉黑闥等起義軍。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與李靖出擊東突厥,因戰功而封英國公,守并州十六年。高宗李治在位時,以李勣為左仆射。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十二月以李勣為遼東大總管,伐高麗。高宗總章元年(668年)秋九月拔平壤,高麗王藏降,把李世民在位時未完成的征東軍事,到高宗時始完成,高麗從此被平息,當年底置安東都護府。總章二年冬十一月,80歲高齡的李勣卒,謚號貞武。李勣的孫子徐敬業,在武則天光宅元年(即中宗嗣圣元年,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九月,起兵揚州討伐武氏,駱賓王為作《為徐敬業討武氏檄》文,敬業自稱匡復上將,反軍10余萬,武氏遣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將兵30萬鎮壓。在取潤州時,徐敬業部將、叛徒王那相斬徐敬業等,敬業起兵失敗,追削李勣官爵,發冢斫棺,復姓徐氏。傳說武氏已下令挖徐懋公(李勣)墓,天氣大霧三日不解,遂停止此一舉動。
李勣墓為三個相鄰的大夯土堆,俗呼山冢。三土冢以象征陰山、鐵山和烏德韃山,以表彰李勣破突厥、薛延陀之功。墓前有石人、石虎、石羊等。墓立墓碑,甚為高大,通高7.5米,寬1.3米,厚0.7米,碑文為唐高宗撰文并書,現仍立于陵園中部,甚為巍峨,上書“大唐故司空上柱國贈太尉英貞武公碑”,碑為高宗儀鳳二年(677年),歲次丁丑十月庚朔六日立。李勣墓曾被盜過,但近年發掘清理,仍出土一些文物,其中有李勣所帶鎏金劍鞘、進德冠、壁畫飛天等,也是極為珍貴的文物。
而今,把昭陵陪葬所有的石碑、墓志等50多通(件),集中在李勣墓園中,成立了昭陵博物館。
李勣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西安·未央區·未央宮遺址》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漢中·城固縣·李固墓》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