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浙贛蘇區反“圍剿”(190年11月~194年11月)
1930年11月至1934年11月,閩浙贛蘇區紅軍在福建、浙江、江西三省邊界地區反擊國民黨軍“圍剿”的作戰。
1930年11月,國民黨軍調集約4個師的兵力,對贛東北蘇區進行“圍剿”。11月28日,紅10軍在江西萬年珠山橋擊潰國民黨軍第5師1個團。接著東進,于12月18日攻克上饒城,將上饒、弋陽等五縣靖衛團全部殲滅。22日,又襲占河口,全殲國民黨軍新編第13師1個團。爾后,紅10軍進至弋陽、橫峰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國民黨軍隊對贛東北蘇區的“圍剿”被迫停止。1931年1月,紅10軍展開攻勢作戰,至2月下旬,相繼攻占玉山、暖水、華埠等城鎮,使贛東北蘇區擴大到浙江的開化和安徽的婺源(今屬江西)境內。
3月中旬,國民黨軍對贛東北蘇區再次進行“圍剿”,4月下旬,為支援閩北蘇區的反“圍剿”作戰,紅10軍南渡信江,向閩北前進,先后攻占江西石塘和福建的長澗源、赤石街等地,打破了國民黨軍的“圍剿”。
1932年6月20日,剛成立的贛東北蘇區赤色警衛師南渡信江,進入余江、東鄉地區。后遭國民黨軍反擊,被迫撤回。9月上旬,紅10軍再次入閩。在閩北紅軍獨立團配合下,先后在崇安星村、赤石和浦城等地共殲國民黨軍3個團。中旬,國民黨軍以5個師的兵力,又對贛東北蘇區進行“圍剿”。10月初,紅10軍由閩北返回贛東北蘇區后,在地方武裝配合下,開展游擊戰,打擊、襲擾國民黨軍,斃傷1,000余人,迫其于11月上旬退出蘇區。
12月11日,贛東北蘇區改為閩浙贛蘇區。1933年1月,紅10軍奉命調至中央蘇區,與紅第31軍合編為紅第11軍,歸紅軍第一方面軍建制,赤色警衛師擴編為新的紅第10軍,堅持閩浙贛蘇區斗爭。
1933年9月,國民黨軍在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的同時,以5個師又4個保安團“圍剿”閩浙贛蘇區。1934年11月4日,紅10軍同轉戰到閩浙贛蘇區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即紅7軍團)于葛源合編為紅第10軍團。11月,紅10軍團根據中央指示轉到外線作戰,北上創建浙皖邊新蘇區。紅10軍團走后,閩浙贛蘇區被國民黨軍占領。
上一篇:《遼攻宋之戰(986~1004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馬陵之戰(公元前4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