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滿堂
在宋朝,有一個備受矚目的家庭,那就是以純樸厚道的家風代代承傳的陳氏家族。陳家上下有13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足足有700人之多。他們的祖先陳崇,德高望重,為家族制定了嚴格的家規(guī),希望子孫后世得以恪守不移,代代相傳,從而使敦樸厚道的家風能夠綿綿遠遠地承傳下去,至久不息。
到了陳昉主持家務的時候,家道依然非常厚樸善良。陳昉為人溫和厚重,他以身作則,勤勤勉勉,使得陳氏家族枝繁葉茂,代有賢人,全家上下充盈著一派吉祥和順的景象。
家族人數(shù)如此眾多,他們的生計如何維持呢?原來,陳家的子弟都克勤克儉,維持著非常儉約樸實的生活習慣,一切事務都盡可能自己動手來完成,從來都不委用仆役或者婢女。習勞知感恩,孩子們從小沿襲敦厚儉樸的家風,了解物力維艱的道理,知道一切都來之不易,所以他們一生都能夠刻苦耐勞、知足常樂。
俗話說,連鍋碗瓢盆都有磕磕碰碰的時候,人一多,口舌是非怎么可能避免得了?然而這個龐大的家族,卻比任何家庭都還要和睦。他們深知和氣致祥、戾氣致殃,所以不會有張家長、李家短的閑言碎語,更不會無中生有地造謠生事,家里從來都聽不到互相爭吵的聲音,永遠是一派和氣融融的歡聲笑語。
陳昉家中,矗立著一座特別建造的寬闊的廳堂,能夠容納全家人共聚一堂用餐。每到吃飯的時候,大家都穿著整齊、扶老攜幼地來到廳堂中,彼此見了面,感到分外親切,互相問候。他們按照年齡、尊卑的先后次第而坐,大人坐在一個區(qū)域,小孩另外坐在一起,可謂長幼有序、條理井然。全家人中只要還有一位尚未到來,大家一定會靜靜地等待,直到所有人都到齊之后,才開始用餐。吃飯之時,廳堂悄無聲息,一片寧靜肅穆。等到都吃完了飯,大家才開始談天說地、噓寒問暖。這是全家共有的幸福時光,是其樂融融最感親情溫馨的時刻。許多家族性的問題也常于此時及時溝通解決,避免了彼此的誤會與猜疑。
陳昉的家中,養(yǎng)了一百多條大大小小的狗,它們的性情都特別溫順,跟街頭上那些互相廝咬的野狗完全不一樣。更有意思的是,這群家教嚴格的狗全都在同一個大槽里用食。主人們?yōu)榧夜纷髁俗詈玫氖痉叮运鼈儌€個都溫和而又乖巧,每到吃飯的時候,它們也牽家?guī)Э诘貋淼酱蟛矍埃舜嘶ハ鄵u著尾巴,以示問候。狗爺爺奶奶與狗兒子孫子見了面,分外開心,搖頭擺尾地傳遞著說不完的知心話。
陳家主人們那上下同心、喜氣盈人的祥和氣氛,連狗都普受熏陶,從而互相尊重、互相敬愛。鄉(xiāng)里的人見到這種情形,深受感動。想想看,連狗都能夠互敬互愛,如果人父子兄弟之間不能和諧共處,那將何以為人呢?所以鄉(xiāng)里之人都紛紛起而效法,懺悔改過,使得那一帶的風俗日漸敦樸厚道。
郡守張齊賢將陳昉一家的事跡向朝廷作了稟報。朝廷有感于他們?nèi)伺c人之間的互敬之誠,所以就免了他們的徭役,而且禮遇有加,希望這個家族的典范,不但得以影響全鄉(xiāng),而且更能感化全國。
陳昉一家七百多口人,能夠如此敦睦和諧地生活在一起,實在是難能可貴。它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大家庭中和煦溫馨的一面,它讓我們了解到,和氣就是家庭最溫暖的陽光,它能夠使一個家庭枝繁葉茂,欣欣向榮,充滿希望。
上一篇:仁愛廉潔的孔奮
下一篇:仁者樂山,智者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