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廉潔的孔奮
孔奮,字君魚,扶風茂陵人。曾祖孔霸,在漢元帝時任侍中。孔奮少年時隨從劉歆學習《春秋左氏傳》,劉歆稱贊他,對學生說:“我已從君魚那里學到了大道。”
遭王莽之亂,孔奮與老母親和幼弟到河西地區躲避兵禍。建武五年,河西將軍竇融邀請孔奮為自己官署的議曹掾,擔任守姑臧長。建武八年,賜爵位為關內侯。當時天下紛擾混亂,唯有河西地區較安定,姑臧被人們稱為富縣。這里與羌胡通商貿易,每天有四次集市。因當時全國仍未安定,士大夫都不注重操守,因此每一任縣官,沒有幾個月便都富裕起來。而孔奮卻以清廉行事,任職四年,財產沒有一點增加。
隴西和蜀地平定后,河西地區的太守、縣令都被征召入京。官員的財物連車滿載,只有孔奮沒有資財,乘一輛空車上路。姑臧的官員百姓以及羌胡都說:“孔君清廉仁義,全縣都蒙受他的恩惠,他如今離去,我們為什么不報答他的恩德?”于是共同湊集收斂了成千上萬的牛馬器物,追了數百里送給孔奮。孔奮只是拜謝而已,一點都不接受。
孔奮抵達京城后,受職為武都郡丞。當時隴西殘余的賊人魄茂等人在深夜攻擊官府殘殺了郡太守,害怕孔奮窮追不舍,于是抓住他的妻子兒女,企圖作為人質。孔奮當時年已50,只有一個兒子,但他一心為國,絲毫不被賊人所動,仍盡力征討。賊人眼見大勢已去,窘迫惶恐,于是把孔奮的妻子兒女推到陣前,希望孔奮退兵。而孔奮卻攻擊得更加猛烈,終于擒獲了魄茂等人,但他的妻子和子女卻被賊人所殺。光武帝因此而下詔褒揚贊賞了孔奮,拜他為武都太守。
孔奮擔任太守后,全郡的人都以他為榜樣,修行操守。孔奮施政清明有決斷,甄別和表揚善行,痛疾錯誤行為,見到人有美德,愛之如同親人;對不良行為,則疾惡如仇,郡中的人都稱他清廉公平。后稱病辭官,居于家鄉,在家中去世。
孔奮以其廉潔與仁德的操守,贏得了后人的稱贊。
上一篇:仁商陶朱公施財救貧
下一篇:仁愛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