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三原縣·龍橋》陜西名勝簡介
在三原縣城南北兩城的清河上面。龍橋,傳因元代人詩中的“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從蒼龍背上行”之句而得名。有人還說古時橋下有龍潭,故名龍橋。橋有一主孔,左右兩偏孔,故俗稱三眼橋。又因橋兩岸河坡道路,用數百面石磨子上扇鋪成,亦俗稱磨子橋。
龍橋,始建于神宗朱翊鈞萬歷十九年(1591年),竣工于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由當時知縣高進孝倡建,在建橋過程中,高知縣離職,由邑人溫純繼續修建,邑人捐資,建成橋后,橋南建高公祠,橋北建溫公祠,以資紀念。
龍橋橋長110米許、寬11米、高26米,為多孔拱式石橋,橋身全用石條鐵鉗構成,橋面鋪長方形大石板,橋兩側有石柱石雕欄桿,造型宏麗、莊嚴美觀。
龍橋,歷經清世祖福臨順治十三年(1656年)、清圣祖玄燁康熙年間、清高宗弘歷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宣宗旻吳寧道光六年(1826年)、清文宗奕詝咸豐元年(1851年)以及1940年多次修葺,并經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和1933年兩次洪水的越橋沖擊,而橋身仍然安泰無恙,由此可知龍橋的堅固程度。
如今,在龍橋上游又建一座新龍橋。新舊龍橋,相映生輝,給三原增加一處新景點。
龍橋,宛如蒼龍,狀如飛虹,龍橋飛虹為三原八景之一。
龍橋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西安·蓮湖區·鼓樓》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渭南·韓城·龍門》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