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燕趙歌·天津之旅·黃崖古長城·薊鎮金湯
薊縣長城東起小港鄉赤霞峪的餓老婆頂與河北省遵化縣馬蘭關相連,西至下營鄉前干澗的大松棚頂與北京平谷縣的將軍關相連,全長42公里,有樓臺六十六座,即敵樓五十二座,烽火臺十四座。
古長城溯源
據《北史·齊本紀》、《方輿紀要》、《綱鑒易知錄》記載,薊縣長城始筑于北齊年間。《中國長城沿革考》載:天保三年(553)“自西河總秦戍筑長城,東至海,前后所筑,東西凡三千余里;六十一戍;其要害,置州鎮凡二十五所”。《北史·斛律羨傳》載:天統元年(565)“自庫推戍東拒于海,二千余里,其間凡有險要,或斬山筑城,斷為起嶂,并置立戍邏五十余所”。以后,隋、明各朝均曾大規模重修和增建,其中,又以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任薊州總兵后修筑的長城規模最大,創意最多,工藝最高。
現修復開放的黃崖關長城,為薊縣長城的一段,自1985年春至1987年秋的近三年時間分三期施工,完成了黃崖關長城的黃崖關、太平寨兩個開放點,從黃崖關西的王帽頂絕壁下到洵河東岸太平寨上的半拉缸山斷崖,共修復墻體3025米,樓臺二十座,八卦關城一座,北極閣(正關樓)一座,寨堡(太平寨)一座。黃崖關兩則為陡壁峭巖,關隘扼守要沖,瑇河自山間穿流,碧波倒映,山水相接;舉凡戰臺敵樓、邊城掩體、水陸關隘、將臺煙墩、古寨營盤,應有盡有;黃崖關兩側墻體,或石砌,或磚筑,或磚石結合,樓臺形式有空心敵樓,有實心戰臺,或方或圓,有磚結構拱券鋪房,有木結構樓櫓鋪房,為國內罕見。
明隆慶年間,由新任薊遼保定總督譚綸的力薦,明政府下令任命戚繼光總理薊州、昌平、遼東、保定軍務。戚繼光一上任,就與麻綸一同上疏朝廷,建議重修長城,并提出修筑敵臺的具體建議。朝廷采納其建議,隆慶三年(1569)春,戚繼光調配士卒,開始建筑長城這一巨大工程。明代九邊,長城綿亙12700余里,墻體各異,有石、磚、磚石混合墻,還有夯土墻、冰墻、柳條墻,其中,以戚繼光重新設計加高加固的墻體最佳。從1569年到1571年,薊州鎮守范圍內的長城修筑工程全部完工,東起山海關,西到鎮邊,二千里的防線上,矗立起一千零十七座雄偉的敵臺,突兀參差,蔚為奇觀。
戚繼光在每座臺上配置了固定的臺軍,并著有《哨守條約》,令各臺官兵傳習,同時還規定了傳烽之法,為了便于守臺士兵記憶,他又把各種敵情信號,編成了通俗順口的《傳烽歌》,讓守軍銘記,一旦有警報,三個時辰之內,即可傳遍整個薊州防線。戚家軍威鎮邊塞十六年,敵人異常畏懼,始終未敢妄動。
烽火寨臺笑平生
太平寨長城位于黃崖關東小平安村,東起半拉缸山,西至寡婦樓,全長873米,敵樓六座,墩臺一方。太平寨長城的敵樓,雄偉壯觀,結構復雜,多“井”字形拱券結構,內分九弄,可容二、三十人,并有樓道登臨樓頂。太平寨長城的最西端,地處三岔口,屹立著九號敵樓,其西北樓鳳凰樓,西南樓水關,云生城底,墻分三路,西望關樓聳峙,下視縆河蜿蜒。太平寨長城東接半拉缸山,一峰聳立,峭壁千尺,上矗敵樓,直插云際,使人望而生畏。半拉缸山海拔760米,巖石呈黃褐色。據傳說,這是太上老君煉丹裝藥用的一個藥罐子。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后被老君放在老君爐里煉了七天七夜,可悟空非但沒有被燒死,反而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他一腳踢翻老君爐,把裝藥的罐子往地上一摔,好端端的一個藥罐子立刻裂成了兩半,一半留在天上,一半滾落到地上,這落在地上的一半看上去好象半拉缸,所以就有這半拉缸山。每當夕陽西轉,晚霞輝映,金光璀燦,故有“黃崖晚照”之勝景。
半拉缸山下,城墻之頂靠南面的一座平臺即為戚繼光點將臺。這里還流傳著個故事:明隆慶年間,鎮守黃崖關的是提調唐英,協守周玉基,守備杜智衡,一天唐英因家事和夫人發生齟齬未歸。是夜,太平寨留守的杜智衡見主將不在,便乘機向駐扎在跑馬場的韃靼首領董孤貍、長昂射出一支響箭,密報軍情,引敵兵從水洞入城。守城將士以死相拼,烽火報警,薊州總兵戚繼光聞報,立即趕到黃崖關,組織反擊,很快便擊退了叛兵。之后就站在這座點將臺之上,處置叛將杜智衡,犒賞三軍將士。據說,這是戚繼光任薊州總兵十六年中唯一的一場戰斗。
艷骨化敵樓
在太平寨長城西段,有一座引人注目的方形石樓,名寡婦樓。寡婦樓高13米,樓基與城墻齊。樓分兩層,下層樓的外墻與城墻相連。下層有四個磚柱,將樓隔成四個拱頂大廳,四面有箭窗,西北角有磚梯,順磚梯可登臨上層;上建長方形小屋,屋脊兩端裝飾有龍頭,四個屋角蹲伏著陶制的麟、鳳、獅。門朝北開,左右各有一窗,室內可容納十余人休息。
寡婦樓名稱的由來,史書并無記載,而在當地百姓中,卻流傳著一個悲壯的傳說。那是在戚繼光指揮修筑長城時,有十二名河南籍士兵的妻子結伴到邊關尋夫,可她們的丈夫卻全都為修筑長城獻出了生命。戚繼光得知此事,發給每人一筆優厚的撫恤金,勸她們節哀制怨。這十二名寡婦共同商議,決定獻出這筆撫恤金,作為修筑長城的費用,并且加入了修筑長城的行列。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她們這種深明大義、為國分憂的壯舉,就把她們參加建造的這座敵樓命名為寡婦樓。有人贊曰:“偉哉萬里城,壯哉寡婦樓。千里尋夫不畏遠,伉儷情變報國心。十二遺孀繼夫志,前赴后繼中華魂。圣祠勿需建,豐碑何足羨;艷骨化敵樓,香魂永不泯。其光照日月,其粲若明星,英風吹宇宙,浩氣貫長虹。”
京東雁門關
黃崖關建于明代,是長城沿線著名的關隘,也是薊縣境內唯一的一座關城。黃崖關,號稱“小雁門關”,據說是李自成所封。李自成抵抗清兵來到這里,見崇山峻嶺,林茂谷奇,頗似山西的雁門關,決定以此為御敵屏障,命之為“京東雁門關”。瑇河在薊縣境內橫切燕山,奪道南流,河道曲曲彎彎,猶如“之”字形;兩岸山峰多立陡直崖,似刀削斧劈。當年筑城工匠將其精心設計的黃崖關長城巧妙地與這峻峭的懸崖絕壁結合成一體,形勢極其險要。一座面積達4萬平方米的關城——黃崖口關,包括甕城、關城的城墻、東、西、南、北四座城門樓以及角樓、門洞、水門、水關、牌坊、八封街、陷馬坑、提調公署和城外的鳳凰城。瑇河之上,原有水關相連,呈五孔橋式,上有垛口、射孔,下有鐵柵欄阻攔,水能流而人馬不能越。正關平臺臺高9米,長31米,寬17.5米,上建關樓一座,五脊四坡大頂,著明式大花旋式彩繪,絢麗壯觀。說是關,其實無門洞通道,只在臺上建樓,名曰“北極閣”,俗稱宣武帝廟。相傳明成祖朱棣信奉道教,他自認為掃北獲勝,繼承帝位,皆因得北神之助,故到處修建宣武帝廟(按照道教的說法,東神青龍,西神白虎,南神朱雀,北神玄武,合稱四方四神,各守一邊)。明代修復長城時,按古制關塞等級,黃崖關不宜建規模宏大的城樓,但因其為“玄武廟”,即可不受其限。《薊縣志》載:“薊縣有‘北極閣’二,縣城一,黃崖關一。”
上一篇:悠悠吳越曲·蘇北之旅·云臺山·若無云臺山何來《西游記》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合肥之旅·瑯琊山·蔚然深秀醉翁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