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海南之旅·雷州·天南重地
湛江是我國南海之濱的新興美麗城市,但其屬雷州半島,卻有著古老的歷史,號稱為“天南重地”。昔日的雷州“大風沙蓋天,小風尖如煙,晴天沙燙腳,大雨水侵田”,赤地千里,滿目荒涼。歷代封建皇朝把它作為貶官流放之地,故留下較多歷史文化古跡。
“霹靂天開南一祖”
雷州城東北5里的英榜山上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寺廟,高大巍峨,莊嚴肅穆,此即雷州著名古跡“雷祖祠”。祠門柱上有一副清康熙年間著名清官、??等岁愘e所作對聯,上聯為:“霹靂天開南一祖”,下聯為:“聲名為海北同尊”。大殿內有峨冠博帶、神氣飄逸的石刻雷祖像;正殿和偏殿有數十塊宋、元、明、清碑刻,記載著雷祖事跡和雷祖祠歷代重修經過。庭中有五個跪態石雕人物,造型古拙,線條遒勁粗獷,長相頗似少數民族,相傳為后梁開平四年(910)所立,它們象征著居住在雷州的古代少數民族對雷祖的賓服。雷祖祠建于唐貞觀十六年,為紀念“雷祖”陳文玉而建。陳文玉(570—638),??悼h人。相傳他好讀書,有武力,辦事公道,甚得當地人擁護。唐貞觀五年,陳文玉被薦舉為雷州首任刺史,后人稱他“雷祖”,意即“雷州之祖”。陳文玉在任期間,大力發展生產,使境內各少數民族人民和睦相處,民皆富庶,深得百姓擁戴。在雷州,關于陳文玉降生,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從前,??悼h白院村有個獵人陳鐵,有一頭長有九只耳朵的獵犬。每次出獵前,只要察看狗耳動的只數,就能準確預知當天的獵物有多少。有一天,他看見獵狗九只耳朵一齊晃動,立刻帶狗出獵。然而在烏侖山守候終日,卻了無野獸蹤影,只拾得一只青碧色巨卵。陳鐵抱卵回家,置于室內。第二天烏云密布,電閃雷鳴,陣陣響雷向置卵屋頂打來。陳鐵急忙將卵抱出,放在庭院。霎時,閃電過后,只聽一聲霹靂,雷電將巨卵轟開,里面蹦出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這就是陳文玉。這個傳說,反映了當地居民對雷的崇拜(雷州半島由于地理環境關系,氣溫偏高,地下蘊藏著大量硫磺礦;沿海一遇冷,內陸便干燥熱積,形成多雷。此處每年雷日為一百一十天,被劃為世界第二號雷區),人們把這種崇拜之情附會到雷州歷史上著名人物陳文玉身上,可見雷祖陳文玉在他們心目中地位之高。
寇準英名留雷州
寇準(961—1023),北宋著名政治家,曾任宰相。他敢于直言進諫,針砭時弊,當時人把他比作魏征。遼軍入侵時,忠貞不阿的寇準反對退卻,力主頑強抵抗,受丁謂誣陷,于真宗乾興元年(1022)貶逐雷州任司戶參軍。至今,海康城內仍留有許多與寇準有關的古跡,主要有“萊公井”、“寇準祠”、“真武堂”。“萊公井”,是因寇準被封為萊國公而得名的。該井在北宋元祐年間重新疏浚,并在井欄上刻有“萊公泉”三字??芄羰抢字莅傩諡榧o念寇準而建,到宋咸淳八年,雷州郡守陳大震改寇公祠為書院,作為培養雷州學子場所,號曰“萊泉書院”。元初,書院又改建,取蘇東坡“狀元生、西湖平”語句,易名“平湖書院”,到清乾隆四十年,又改名“濬元書院”。真武堂來歷,有這樣一個傳說:一個月明之夜,一隕石恰好墜落在寇準住所前面的小池塘中。第二天,寇準叫人將池水排干,找到了那顆星光燦爛的小隕石??軠时阍诔悄辖诉@座小巧玲瓏的建筑以置寶石,且名之:“真武堂”。后來,人們把隕石降落的池塘,稱為“瑞星池”。明萬歷三十二年,重修真武堂。
寇準在雷州任職期間,處處為民著想,苦民之所苦,樂民之所樂,深得雷州人民愛戴。1023年,寇準歸葬西京時,送行的人群絡繹不絕。在民間,傳頌著不少寇準律己愛民的故事。相傳有一次,寇準帶了幾個隨從到苦竹村(今湛江市郊太平區)察看民情。一個隨從偷偷砍了百姓一根竹子,并準備用作水煙筒??軠实弥?,命其向老百姓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老百姓死也不肯收錢,無奈,寇準便將這支竹截成幾節,一一栽種在村邊。第二年春天,寇準種下的竹子發葉了,幾年后長成茂密的竹林。當地百姓便改苦竹村為“寇竹村”。后來,這些竹子又被引種到寇竹村渡口,人們便稱它“寇竹渡”。
湯顯祖與貴生書院
湯顯祖(1550—1616),江西臨川人,南宋著名戲劇家,享有“東方莎士比亞”美譽,其主要作品為“臨川四夢”即《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紫釵記》。湯顯祖為官清正,剛直不阿,因直言抨擊朝政,屢遭貶謫。明萬歷十九年(1591),他被貶雷州徐聞縣任典史。徐聞縣地瘠民貧,人們缺少教育,對此湯顯祖深感痛心,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其地人輕生,不知禮義?!睘閺氐赘淖冞@種落后狀況,湯顯祖與徐聞知縣熊敏共同捐資在縣城西門塘畔創辦了貴生書院。他在《貴生書院》中,明確強調“天下之生皆當貴重”這一主張。經重修后的貴生書院,分為前、中、后三廳,左右兩側各為一列長屋,即十二室學齋,這十二室名號各稱為:博學、審聞、慎思、明辨、篤行、格物、致知、意誠、心正、修身、齊家、治國。
因傳播文化心切,書院還未完全建好就開課。湯顯祖名氣大,慕名前來求學的弟子極多,傳說學生們脫下的鞋子每日都塞滿了門道,甚至連屋里也放不下。湯顯祖在雷州文化事業的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湯顯祖后有他任,在離開徐聞縣前,作有《留別貴生書院》詩:“天地孰為貴,乾坤只此生。海波終日鼓,誰悉貴生情”。
貴生書院現已重修,院內存有《書院規則》和《五夫子賓興》石刻各一塊,記載著書院聘請講師、招生、考試、獎學等條規。
上一篇:蒙蒙巴蜀雨·重慶之旅·大足石刻·天光云彩石刻之冠
下一篇:悠悠吳越曲·浙東浙南之旅·天臺山·天臺一宗流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