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南寧之旅·鵝泉·鵝山與鵝泉
鵝山在靖西縣城南面15里。石峰聳起,形似蹲鵝,故名。山麓泉水從地下涌出,形成一個闊10多畝的大潭。據說泉分三層,第一層深4丈,第二層深6丈,第三層無底,下通暗河,這就是“鵝泉”。
相傳,鵝泉因當年楊媼所養的鵝而得名。從前,這里有一個姓楊的老太婆,人們都叫她楊媼。她六十多歲時死了老伴,無兒無女,孤苦伶仃,靠拾柴為生。一天,她趕圩賣柴回來,路過鼾山峒,在石窩里拾得兩個鵝蛋。她十分喜愛,帶回家中,用棉絮包裹在自己腹部。說也奇怪,過了不久,鵝蛋竟孵化出兩只小白鵝來。老太婆歡喜不盡,精心喂養。念安屯西有個小水坑,白鵝常在那里覓食戲耍。一天,白鵝正在嬉水,水坑突然泛起清波。猛地,刮起大風,下起大雨,“轟隆”一聲,水坑陷下去,變為深泉。水越涌越多,逐漸形成了一個10多畝的大潭。雙鵝在水面向老太婆頻頻叩首,然后沒入潭中。這天為夏歷三月初三。老太婆眼睜睜地看著白鵝離去,非常難過,憂郁成病,不久就去世了。村里人憐憫她,為她籌辦喪事。誰知出殯的那天早晨,棺材不翼而飛了。人們傳說,是龍王爺看見老太婆孤苦,就讓兩位王子變鵝蛋化白鵝與她作伴。時日到了,便化龍歸去,且把老太婆也接上天了。白鵝引來的水潭涌出一股清流往東流過念安屯旁,與祿洞河匯合。祿洞河原是冬春季節河,匯入水潭清流后四季長流,灌溉百里田地。人們為了紀念老太婆和白鵝,就把深潭叫鵝泉,奉為靈泉;還在泉邊立廟,“以祀楊媼”。以往每年三月初三,當地各族人民都要來這里舉行祭禮,祈禱豐年。人們敲鑼打鼓,高聲歌唱。然后,把糯米飯撒入潭中,引來成群五顏六色的金鯉爭食,形如彩霞聚散。
離鵝泉不遠的大龍潭畔,還立有一塊高6尺、寬3尺的“鵝”字碑。那“鵝”字為王羲之體,一筆而就,蒼勁豪放,如飛騰的云龍。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桂林之旅·花橋·魯班三助建花橋
下一篇:赫赫三秦魂·華山之旅·龍門·黃河咽喉處鯉魚登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