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黃山之旅·涇縣·宣紙壽千年
產于安徽皖南涇縣的宣紙,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說它的首造者是東晉青年造紙工孔丹。有一次,孔丹在江南宣城一帶發現一棵檀樹倒入水潭中,由于長期日曬雨淋,其皮變得白如雪,薄如紙,軟如綿,韌如皮。孔丹由此想到了造紙的方法,他把檀樹皮和燎草一起浸潤后,再曬干、揉制、蒸煮,……終于造出了好紙,因該地處宣城,故稱之為“宣紙”,宣紙中的“四尺丹”,就是為紀念孔丹的。
宣紙純白細密、柔軟均勻,綿韌而堅,光而不滑,抗老化、防蛀蟲、歷久不變,是寫詩作畫的理想紙張,人稱“紙中之王”、“紙壽千年”,深得歷代文人騷客的青睞。北宋歐陽修的《新唐書》和《新五代史》,就是用宣紙起草的。宋代詩人王令曾寫詩贊美宣紙道:“有錢莫買金,但買江東紙(即宣紙),江東紙白如春云。”歷代統治者也把宣紙列為“貢品”,南唐后主李煜還曾給宣紙命名為“澄心堂紙”。據說嗜好吟詩賦詞的李煜,對好紙也很偏愛。他很想有人能造出一種“薄如竹衣,韌如皮紙,色如霜雪,壽如松柏”的好紙,宣城紙工告知李煜,只有心誠,愛護百姓方能成功。李煜為了表示自己心誠,便提筆寫了“澄心堂”三個龍飛鳳舞的大字。紙工回去后,潛心造紙,果然造出了李煜滿意的好紙。李煜當即賜名“澄心堂紙”,即當時的宣紙,專供皇室使用。到了十九世紀,涇縣宣紙已遠銷南洋和日本等地,并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金質獎章。
宣紙種類繁多,“生宣”粗略可分為“黃料”、“棉料”、“凈皮”三大類;由“生宣”加工而成的“熟宣”,可分為“素宣”、“色宣”。各類宣紙又可按不同規格分為六、七十種。它不僅是中國書法和繪畫的佳品,而且也成了外交照會、歷史檔案的絕好用紙,得到廣泛的運用。
上一篇:浩浩燕趙歌·滄州之旅·景州塔·寶塔鎮妖
下一篇:悠悠吳越曲·揚州之旅·仙鶴寺·寺擬仙鶴墓向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