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三晉土·晉南之旅·龍祠泉·劉淵斬蛇成泉
在山西省臨汾縣西南18公里處的平山腳下,有座龍子祠。始建于北漢,祠旁右側有一池泉水,俗稱龍祠泉。清代文學家孔尚任《游龍子祠》詩曰:“遠隔紅塵水樹幽,宜人景物失鄉愁。含煙店柳從容發,破凍山泉放肆流。”詩中的“山泉”即指龍祠泉。此泉水勢旺盛,為平水之源。
關于龍祠泉的成因,祠內宋碑載說是西晉永嘉年間,劉淵斬蛇而出水。這一說法大概取自當地流傳的一個古老傳說。相傳在龍子祠附近有個“婆婆神村”,村里有位老婆婆,一天在野外拾到一巨卵,拿回家去養育,不曾想從卵殼里出來個白胖小子,老婆婆給他取名叫龍兒。龍兒長到十五歲時,正值劉淵稱帝,在平陽陶唐金殿大興土木建都。當時宮室朝堂俱已建好,只差城池圍墻未筑,劉淵便強迫百姓趕筑城墻。龍兒為免卻百姓勞苦,自告奮勇要一人承擔筑墻重任,并立下狀子,十日內筑起,否則以命相抵。然而九天過去了,人們并沒見龍兒去筑墻,都覺得很奇怪。到了第九天夜里,忽然天空雷雨大作,一夜未停,到了早晨,人們起床一看,高大的城墻已巍然聳立。劉淵聽說此事,認為這孩子本領非凡,若不除去,將來必會奪去他的江山。于是召見龍兒,拔劍向龍兒刺去。龍兒見此,轉身就跑,劉淵緊隨其后。追至平山腳下,龍兒忽變為一條長蛇向石縫鉆去,劉淵揮劍將蛇尾斬斷,石縫里頓時涌出一股大水,向劉淵沖去,將劉淵連同他的金鑾寶殿一起沖得無影無蹤。從此,這股水便一直流淌不斷。后人為紀念龍兒,封龍兒為“康澤王”,意指龍泉水澤潤于民,稱此泉為“龍子泉”,并在泉旁建起了“龍子祠”。每年四月十五,人們都要在龍兒被劉淵追誅的地方舉行廟會。
且不論這古老的傳說是否可靠,但龍祠泉確是當地人民的造福泉。泉水經分水閘分成十六條渠水排出,“北澤臨汾千頃地,南潤襄陵萬畝田。”灌溉著南北九萬畝農田。早在唐、五代時,泉區人民就利用泉水落差,使用水磨、水車以磨粉、碾米、榨油。他們還利用得天獨厚的泉水資源,用青石和鵝卵石壘砌成許多流水道,上鋪黃土,栽上韮根,撒上菜籽,再蓋上幾寸厚的稻草和騾馬糞。當草木枯萎,萬物凋零之時,這里靠著流水的蒸氣卻韮黃飄香,青菜碧綠。由于泉水的浸潤,這里所產的糯稻,粒飽米白,過去常用此米進貢朝廷。
上一篇:浩浩燕趙歌·保定之旅·涿州·劉關張桃園結義處
下一篇:蒙蒙巴蜀雨·重慶之旅·二酉洞·千古揚名藏書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