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廈門之旅·靈通巖·六月猶寒花帶雪
靈通山位于平和縣大溪鄉,以崖壁削峻、群峰疊翠、山巖雄麗而名列閩南名山。
靈通勝景,佳妙天成。著名的十八景,飲譽久遠,它們就是菊花引路、九牛拖車、三蟲游斗、畫眉跳架、五鯉朝天、登梯取月、三童弄獅、猛虎守峽、和尚背妮、仙人披被、巨柱擎天、珠簾化雨、七井排星、玉洞回峰、仙賜天池、擊鼓回音、神碑庇航、獅峰眺海。各景都因山石的天然姿態而名,由此亦可看出靈通巖之千姿百態。名山自有名人愛,明代相國龍溪林釬、民族英雄黃道周等人都曾在山上讀書,開漳圣祖陳元光亦曾游山并題詠詩文傳世。只惜僻隅一角,使靈通巖不得以聞天下。
靈通巖由一巨石覆頂而成。游人循菊花香徑登山,至半山,有石寨巖,巖頂有朝天寺,寺旁有一巨石形如舉頸騰空之大蟒。石寨巖下,有白花寺,亦有一石形如藏身縮影的青蛙。兩石之間,有一小徑形如蜈蚣,蜿蜒伸至朝天寺。蟒、蛙、蜈蚣,神態鮮活,如在游斗,故此景叫“三蟲游斗”。據山志載,清乾隆皇帝游江南時,曾為朝天寺的古雅建筑贊不絕口,并賜一匾一鐘。
從白花寺再拾級而上,過溪壩、石天,經青云寺,便到靈通巖。巖正中原有寺廟,即林釬、黃道周讀書處,可惜已在“文革”中被毀。寺左有七星井,七口井各距3米許,清泉源源涌出石縫,常年不絕。傳說此井為七賢所開,故又稱為“七井排星”。巖右又有石井,清涼的井水永遠不涸不溢,因此有神話說曾有玉龍在此吐霧。靈通的覆巖上,飛泉流濺,云繚霧繞,故名“珠簾化雨”。有人作詩贊之曰:“一徑迂回宿霧濃,卻來獅子夜聞鐘。堂前時見千村月,樹外遙璽萬里風。六月猶寒花帶香,五更如晝鳥鳴松。老僧入定拔云起,石上苔深有幾重”。
靈通巖右面,有數塊巖石狀若三童戲獅,曰“三童弄獅”。獅巖頂上,有一石狀如鼓,擊之則咚咚若鼓鳴,聲聞遐邇,人稱“擊鼓通天”。在此石頂極目,可望見遠近市縣。故舊時商舶遠航歸來,遙見靈通山時就知閩境到了。
上一篇:厚厚三晉土·晉中之旅·野史亭·元好問筑亭修史
下一篇:悠悠吳越曲·南京之旅·秦淮河·六朝金粉南都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