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原上草·陰山之旅·紅山文化遺址·華夏文明的又一源頭
赤峰的蒙語為“烏蘭哈達”,意即“紅色的山峰”。因其東北3公里的紅山而得名。紅山海拔665米,方圓1萬余畝,全部由紅色的花崗巖構成,五峰攢聚,色彩鮮艷。本世紀三十年代,在紅山南麓和后坡發現了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考古學上稱為紅山文化。其主要特征是彩陶和之字形紋陶器兼具,大型打制、磨制的石農具和用于切割刮削的細石器工具共存。后來,在赤峰地區和遼寧西部地區又先后發現幾處紅山文化遺址,引起了中外考古學界的關注。
在赤峰市北的三星他拉村,1971年當地農民從地下挖出一大型玉雕龍,高26厘米,為整塊墨綠色玉料雕琢而成,光潔圓潤,頸背長鬣高揚。據考古學家判定,玉龍當屬于紅山文化遺存,距今已有五千多年歷史。隨著三星他拉以及此后在胡頭溝、東山嘴牛河梁等處發掘出仰韶文化中未見的龍、豬、虎、龜、魚、鳥和蟬等動物形態的玉器和女神像后,紅山文化成為歷史學家和文化史學家關注的熱點。據專家論證,它代表了我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從而把中國文明起源史的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大到了遼河流域。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三星他拉玉雕龍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龍的形象。與傳說中的龍相比,它沒有獸類的四腳,馬的毛,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與商周時期的玉龍形象也有很大差別,造型更趨寫實,雕琢技法更簡略,表現出較多的原始性。紅山文化的玉龍形象不同于單純的蛇圖騰,更不同于后來那種綜合性的圖騰,而是一種豬首蛇身像,其特征為彎曲的蛇身、豬一樣的首和高聳的長鬣。養豬是與原始農業相伴的,這說明當時的社會已經開始進入農業社會——人類第一個文明浪潮的門檻。
上一篇:眷眷中州情·鄭州之旅·鞏縣石窟寺·北魏藝術鬼斧神工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武夷山之旅·宋慈墓·南宋法醫長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