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必以人為本》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劉備平時沉默寡言,善處人下,注重信義,深得人心。在平原任職期間,境內曾發生饑荒,許多人結伙行盜,劉備一邊加強防務治安,一邊施舍財物。禮賢下士,與其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從而士眾都來依附。郡中人劉平一向蔑視劉備,擔心為其下,暗中派人刺殺。刺客不忍下手,向劉備透露內情之后離開。劉備得人心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在事關前途、命運的重大關頭,劉備仍然堅持寬仁信義,以人為本的原則立場。在社會大眾中樹立了相對良好的政治形象,從而在客觀上收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成效。
袁紹和公孫瓚相攻時,劉備和田楷受公孫瓚之命駐軍山東北部。曹操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節向田楷告急,田楷與劉備一同率兵前往救援。當時劉備的軍事力量,比較單薄,計有原先的士兵千余人、幽州 (東漢時治所在薊縣,即今北京西南) 烏丸的一些騎兵,以及所略取的饑民數千人。到達徐州后,陶謙補充給劉備四千名丹陽兵。于是劉備離開田楷,歸附陶謙。陶謙表薦劉備為豫州刺史,屯守小沛(今江蘇沛縣)。陶謙病危時,囑咐別駕麋竺,除了劉備,別人誰也無法安定本州。陶謙死后,麋竺依照所囑,率州人迎接劉備。假如劉備素無民望,陶謙絕不會以州事相托。盡管如此,劉備仍感到自己地位低下,不敢貿然接受。
下邳人陳登向劉備指出,目前漢王朝衰落,天下傾覆; 而徐州富庶,戶口百萬,可以組成一支包括步兵、騎兵在內的十萬人的部隊,逐鹿中原,成就霸業。對于近在壽春的袁術,陳登的評語是:驕恣強豪,“非治亂之主”。孔融的評語是:墳墓中的枯骨,不必介意。兩人認為,只要憂國忘家,匡主濟民,就能得到百姓的支持,事業就能成功,而“立功立事,在于今日”,“天與不取,悔不可追”。史書載陳登“有雋才,輕天下士”,孔融“名重天下”,兩人的分析和支持,打動了劉備的心,劉備接受了陳、孔的建議,兼任徐州刺史。
公元207年,曹操北征烏丸,劉備勸劉表襲擊曹操的許都,劉表不聽,曹操征服烏丸,提師南下,征討劉表,適逢劉表去世,其少子劉琮代立,派遣使節向曹操投降。當時劉備大軍駐守樊城(今湖北襄陽縣北),不知曹軍猝然而至,等到曹軍過宛南下,才得知事變,倉促率眾撤退。途經襄陽(今湖北襄陽市),諸葛亮提出攻打劉琮,占據荊州的計策,劉備不忍心這樣做。于是停馬呼喊劉琮,劉琮嚇得站不起來。劉琮左右及荊州人大多歸附劉備。等到了當陽。隨從部眾多達十余萬人,運載物資的車有數千兩。這么寵大的隊伍,行動自然緩慢,每日行僅十多里。有人針對這種情況,提醒劉備,應迅速進軍江陵,如果不采取果斷措施,繼續帶領大眾,而有武裝的士兵太少,一旦曹軍到達,后果不堪設想。劉備堅持“濟大事必以人為本”的原則,認為民眾歸附,就不能忍心拋棄掉,結果在曹軍精銳的打擊下,劉備慘敗。但劉備雖在戰場上失敗,卻贏得了民望。
上一篇:《怠慢生亂:姜維攻魏》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成敗禍福的原點:動靜論》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