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知著,精達事機》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董卓把天子遷往長安建都,董卓仍留在洛陽。司馬朗的父親司馬防擔任治書御史,應當向西遷徙,由于天下各地紛亂如云,就讓司馬朗攜帶家屬回到本縣。有人告發(fā)司馬朗打算逃跑,于是把他抓到董卓那里。董卓對司馬朗說: “你和我死去的兒子同歲,個頭大小幾乎也差不多!”司馬朗就說:“您憑借超出世俗的品德,正遇到連年戰(zhàn)亂和災禍的時機,清除眾多邪惡的人,大力推舉賢能的人才,這的確是慮心垂加的謀慮,是即將興業(yè)的最好的治政措施。不過,隆盛要靠威勢與德行兼施,顯耀要靠功勛與事業(yè)吻合,而如今戰(zhàn)爭災難一天天興起,州郡紛擾動亂,郊野境內(nèi),百姓不能安居樂業(yè),拋棄居室財產(chǎn),四處流亡逃竄,雖然四方關卡設置禁令,對他們加重施以刑罰,仍然不能禁絕,這就是我之所以憂郁的原因。希望您能借鑒往事,稍加三思,馬上就會使您榮耀的名聲與日月同輝,即使伊尹和周公也不能與您相比?!倍空f:“我也明白這些道理,您說的話有理?!?/p>
司馬朗知道董卓肯定敗亡,唯恐自己被留下,就分發(fā)財物,送給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請求回歸鄉(xiāng)里?;剜l(xiāng)后,司馬朗對父老說:“董卓違命叛逆,被天下人所仇恨,這正是忠臣義士有為的時候。河內(nèi)郡和京都的邊境土壤相接,洛陽東邊有成皋,北邊毗連黃河,天下興起義兵的人假如不能前進,形勢迫使他們一定停留在這里。這里是四分五裂、爭戰(zhàn)不休之地,難以使自己安居,不如趁著道路尚通暢,讓整個宗族向東遷到黎陽。黎陽有軍營,趙威孫先前與鄉(xiāng)里有婚姻關系,他擔任監(jiān)營謁者,統(tǒng)領兵馬,足以為主。假如事后有變化,慢慢再觀望也不晚。”
由于父老懷戀故土,沒有聽從司馬朗建議,只有同縣人趙咨,攜帶家屬和司馬朗一起前往黎陽。幾個月以后,關東的各個州郡起兵,部眾達數(shù)十萬人,全都集結在滎陽和河內(nèi)。眾將領不能統(tǒng)一行動,就放縱軍隊攻殺搶劫,百姓死去的人將近一半。過了很久,關東的軍隊才散去,曹操和呂布還有濮陽相持,司馬朗這才攜帶家屬返回溫縣。當時正遇上大荒年,到了人吃人的程度,司馬朗就收留撫恤宗族里的人,教育弟弟們,不要因為世道衰敗而放松學業(yè)。
上一篇:《見微知著,洞若觀火》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見機而動,適可而止》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