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師必闕:朱儁擊破南陽黃巾軍》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黃巾將領張曼成被殺后,所余部眾又擁立趙弘為統帥,勢力再度擴大,達到十余萬人,攻占了宛城。朱儁與荊州刺史徐璆率軍聯合將宛城包圍起來。從六月攻至八月,一直未能攻克。一些人要求將朱儁調回,給予處分。司空張溫上書說:“從前秦國任用白起,燕國任用樂毅,都是經過長年艱苦奮戰(zhàn),才取得最終的勝利。朱儁在征討潁川黃巾時便已建立戰(zhàn)功,揮師南下,早已確定作戰(zhàn)計劃;在戰(zhàn)爭之中更換統帥,是兵家的禁忌。應該再給他一些時間,敦促他取得成功。”靈帝這才制止調回朱儁的議論。不久,朱儁發(fā)動進攻,將趙弘殺死。
黃巾將領韓忠再次占據宛城抗拒朱儁。朱儁讓士兵們敲著軍鼓佯攻宛城西南角,黃巾軍全都趕赴該處抵御。朱儁卻親率精兵襲擊宛城的東北角,越城而入。韓忠退守小城,驚慌失措,要求投降。諸將都愿意接受,但朱儁說:“在軍事上有形態(tài)相同而時勢不同的情況。從前秦末項羽爭霸的時候,哪一個統治者都沒有取得天下,因此要獎賞歸附者,以鼓勵更多的人來歸順。如今天下統一,只有黃巾軍起來造反,如果接受他們投降,就無法鼓勵那些守法的百姓,只有嚴厲鎮(zhèn)壓,才能懲罰這些罪犯。如果現在接受他們的投降,就會進一步助長叛軍的勢頭,他們在有利時起兵進攻,不利時則投降保命。這種放縱敵人助長賊寇的作法不是上策。”朱儁連續(xù)發(fā)起猛攻,全都未能奏效。他登上土山,觀察黃巾軍的情況,然后回頭對司馬張超說:“我知道原因了。現在叛軍被團團圍住,內部形勢危急,他們求降不成,突圍又無路可走,因而只能死戰(zhàn)到底。萬人一心,已是勢不可擋,更何況十萬人一心呢?不如撤除包圍圈,集中兵力攻城。韓忠見到包圍解除了,一定會突圍求生,叛軍們一出城,斗志就會消散。這是破敵的最好辦法。”于是朱儁解除包圍,韓忠果然出戰(zhàn),朱儁乘勢攻擊,大破黃巾軍,殺死一萬余人。
南陽太守秦頡殺死韓忠,剩下的黃巾軍又推舉孫夏為統帥,再次占領宛城。朱儁發(fā)起猛攻,司馬孫堅率領部下首先登上城墻。十一月二十二日,攻下宛城。孫夏率眾逃走,朱儁追至西鄂縣的精山,再次擊潰黃巾軍,殺死一萬余人。從此,黃巾軍潰不成軍。其余州、郡搜捕黃巾余眾,差不多每郡都殺死數千人。
乘勢而起,不呼而應。臨敵易將,兵家所忌。困獸猶斗,一以當十。聲東擊西,可入重鎮(zhèn)。網開一面,懈怠敵志。集中優(yōu)勢,所向披靡。猛追窮寇,斬草除根。時勢變異,靈活制宜。所有這些,都已成為韜略的具體原則。黃巾軍一敗再敗,然而敗又復起,勢力大振,并不是組織者本人有什么神秘的手段,而是時勢使然。東漢朝廷采取張溫之議,保證了勝利。朱儁聲東擊西,突入重鎮(zhèn),而一番議論,足見其韜略素質。黃巾軍不知兵,不懂韜略,是其致命的弱點,也是失敗的根本原因。
上一篇:《圍城打援,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圍師必闕,網開一面》三國謀略智慧大全